A. 康德 B. 边沁和穆勒 C. 穆勒 D.边沁 E. 边沁和康德
4.( )不可能是康德伦理学体系中的提出的绝对命令。 A.“绝不杀人” B.“决不偷窃” C.“权衡利弊” D.“永远诚实” E.“决不食言” 四、简答题
1.规范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和各自的主要含义。 2.康德义务论的特点是什么?
3.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决策程序是什么?
五、论述题
义务论与后果论在护理实践应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六、案例分析题
一个寒冬的深夜,某医院急诊室来了一个醉酒后躺在马路上无人管的中年男子,一个年轻人发现他快被冻僵了,便把他送到这里,然后便欲离去。护士接诊后不让这个年轻人走,或者交住院押金后再走,并需要留下联系方式。年轻人很能不高兴,说,我与他无亲无故,只是看他快被冻死了才好心把他送来,他被抢救过来后自然会付费,我凭什么要替他交押金?我没有这个义务!
试分析本案例中护士与年青人的行为。 *案例分析答题指南
案例中说明的问题,不是完全的伦理学问题,其中含有很大的社会问题成分,尤其是社会的保障体制问题,不只是要求对公民个人的保障,也应该有对医院的保障,否则越来越多的本案例的情况发生,将会把医院很快地拖垮,医院将无法存在下去,当然也不能履行医学人道主义了。
案例中的年轻人是个见义勇为的好人,他尽了公民互相帮助的义务;
急诊接诊护士的做法无可厚非,因为医院现在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要维持和持续发展,所以收取一定
的费用押金也未尝不可,所不可的是不能拒绝急救处置。
本案例未提到医院拒绝抢救,应该说医院履行了急诊抢救的义务,否则医院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院管理条例》。
这就是说,医院尽了医院的义务,但医院在行使权利时将可能与年轻人的利益冲突。
若最后此被抢救的患者未付费离开医院,许多医院的做法是扣发责任人和其所在科室的奖金,护士和医生的经济利益受将到损失。
需要明确的是,本案例中,护士和医院尽了义务和护士行使医院的管理权利,二者本身不是对立的。即不能因为护士在行使权利而认为护士在做法上有什么不道德之处。
既然案例中的年轻人和护士都没有过错,为何二者之间产生矛盾?这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既要对见义勇为者大力赞扬,也要保护医院免受经济损失,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第三方来保障双方的利益。否则,如果公民因为见义勇为而经常给自己带来麻烦,势必挫伤人们的感情,而且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这里可从伦理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例,即年轻人主要考虑的,或他的行为的出发点是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见义勇为的美德,并未过多地陷于结果的考虑中——是否会被医院要求签字、付押金等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护士的行为——让年轻人留下或留下押金,说明了护士的考虑主要是从后果出发,担心醉汉抢救不过来或不付费,医院、科室和个人经济可能受损。
当然,护士、医院也可考虑另外的一个结果,即医院在不顾及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为患者服务,将会为医院带来好的社会影响,但这并不是医院的义务,不可强求。
正是由于每种理论都有合理性的一面,才使得本案例的分析不好只以一家之言全权概括,这同时也说明了这样一个经常强调的观点,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不是为理论而理论,理论一般只是相对极端的看法,而现实是复杂错综的,现实不会要么集中在这一端,要么那一端,而一种理论则恰好相反要么强调这一端,要么那一端。所以,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需要各种理论相互补充才能完好地解
决问题。
第九章 护理道德教育与修养
学习目的和要求 1、 握护理美德、护理道德教育和护理道德修养的一些基本概念; 2、认清护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3、掌握护理道德教育和护理道德修养的方法,使护理人员自觉地接受护理道德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点:护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