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1 空气占据空间 教案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 判断风力大小 教案

3 判断风力大小

【教学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三课继上一课研究风的方向后,继续讨论风力的大小。 教材第一部分引入对话从上一课的提出问题中选取了有关风的大小的问题作为本节课重点研究,紧接着一段有关风力大小的阅读,阅读中明确了什么是风力,什么是风力等级,以及测量风力等级的工具,和根据户外物体的状态估测风力大小的风力级别对照表。

明确风力和风力等级后,和上一课类似,第二部分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力计,通过使用自制工具和记录单,观测并记录下自己观测的结果。

学生对于风的大小是有明确的感知的,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够根据户外的一些物体的状态来判断风力的大小,但是对于科学上对于风力的划分没有概念,也少有利用过工具具体测量风力大小的。

本节课由于需要记录户外风力大小数据,需要教师提前考虑好室外宽阔场地的选址,以及下雨预备方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风表现出力量的大小是风力,能够根据简单现象估测风力大小 (2)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 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力计的制作 (4) 知道可以用风力大小来描述风

(5) 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每组:直尺、乒乓球、量角器、棉线、透明胶带、黑笔、

剪刀

(2) 活动场地: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风向的问题,关于风我们还提了哪些问题? 生:风的大小怎么判断?

生:我觉得风的大小可以看外面的树来判断

师:那到底风的大小是以什么来判断的呢?我们来一起看看。 2.阅读

师:仔细阅读教材上有关风力的阅读。 (学生阅读)

师:好,到底风的大小是用什么来判断的呢?

生1:风力的大小是以户外物体的状态来看的,每种状态对应一种风力 生2:不是,风力的大小是要风力计测算出来的,但是在没有风力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判断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

师:说得真好,那谁可以来介绍一下具体的风力等级吗? 生:阅读里有一个对照表的口诀……………… 师:那我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最快告诉我对应的风力等级好吗?轻风拂脸面?红旗飘摇?纸片乱飞?风吹树枝断?

(教师与学生互动游戏作答)

师:在科学上一共分出了18级来区分风力的等级,但是其实在我们平时的

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这么细的等级来这么精确的区分风力,所以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建议的风力计,只要可以判断得出微风、中风和小风就可以啦。

3.制作

师:仔细观看微课视频,看一看如何制作简易风力计 (观看微课)

师:看懂了吗?量角器上微风、中风、大风的范围可以直接从打印好的纸上剪下来粘上。

生:看懂了。

师:提醒大家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活动

师:大家都已经做好自己的简易风力计了,我们去试一试吧!在操场上测量风力,判断一下今天风力的大小是多少?请注意,观测时间10分钟,请大家按时回教室。

(学生下楼活动,测定风力大小,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测定的风力有多大?谁来自己的发现?

生1:我测了4次,有三次是中风,有一次是微风,我觉得可能今天应该是中风。

生2:我测的时候发现有时候会忽然有一个风吹过来一下就吹成大风了,但是很快又没有了,一般来说都是稳定在微风的位置,所以我认为今天是微风。

生3:我在测的时候发现要顺着风向去测定,不然那个绳子就会贴在量角器上,飘不起来,我测的时候是微风偏多,但是我觉得这个只能算是我测的时候的风力,不能用来说今天一天的风力都是微风。

……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差呢? 生1:风力就像风向一样,是容易经常变化的,甚至有的时候只是忽然吹来一阵风,所以风力的测试也是在短时间内有效的

生2:我们制作的小工具比较简陋,我觉得如果用专业的设备去做可能会更好一些。

生3:我想到如果能够过一点点时间就测一下,然后看看一天中风的范围再来确定可能会更好!

师:这都是大家都努力思考的结果!真棒!一般在气象站测试时,也会采取一些统计的方法来更合理的确定一段时间内的风力大小,取最多出现的等方式来减少某一次测量风力所产生的误差。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风力的大小,关于风大家还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也可以继续研究下去。

【教学反思】 本课承接上课,继续研究有关风力的内容,本节课在上节基础上有一段更长的阅读学习,我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问夯实、游戏巩固几个环节来提高阅读环节的有趣性,也用更多的方式让阅读材料不再是读了就没了,让学生从阅读中真正得到知识,还能记住知识。本节课和上节课一样,也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力计,考虑到学生数学已学知识,也在材料上做以了简单的改造,有效的降低了出错率,学生也能够更快的完成了。

【总结点评】

本课和上节课类似,教师在阅读部分的把握十分有阶梯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习、巩固内容,不管是什么样水平的学生都能从这几个环节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趣味十足,学生兴致昂昂。在本节课最后的测量后的讨论中,学生提到了许多在测量时的困惑,这是用简单工具测量必须要面对的结果,就是不准确、不统一,教师把这个问题放在学生中解决,让学生思考产生误差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