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 2006-11
肥东县:现状工业用地9.3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肥东经济开发区。 肥西县:现状工业用地9.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桃花工业园与上派镇。 长丰县:现状工业用地13.1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县城以及县域南部的几个工业聚集区中,包括双凤工业区、水湖镇工业聚集区。
合肥市工业用地现状分布 市区 肥东县 9.38 肥西县 9.6 长丰县 13.12 合计 77.3 工业用地面45.16 积(平方公里)
2.2.3 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情况
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0年10月奠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首批成为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94平方公里。2005年,全区共完成生产总值63.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43.04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6亿。
高新区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区内企业中,高科技项目占主导地位,科技型企业占总数的80%以上,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72家,占全省的35%,其中荣事达、三洋、国祯环保被安徽省科技厅列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以及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业中心、软件园、留学生园、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分别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民营科技园。
2、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管辖面积5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7.34平方公里。“十五”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9
合肥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 2006-11
期间,入区企业达到709家,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191亿元,工业增加值326亿元,财政收入73.8亿元,税收收入5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7亿元,出口总额12.9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2005年,实现GDP111.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83亿元。
开发区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以江淮汽车、安凯车辆、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海尔、华凌、长虹、美的、美菱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以可口可乐、华泰、统一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等五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比例位于前五位的是先进制造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新医药。
2.2.4 省级开发区发展情况
1、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
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批准成立于2006年,是由合肥市瑶海工业园与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合并而成。审核保留规划面积11.81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26亿元,工业增加值15.11亿元。
(1)合肥市瑶海工业区
成立于2002年8月28日,位于合肥市东北部。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3.31平方公里。产业发展方向是着重发展中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配套加工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引入高技术含量、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企业入驻园区。
现状建成面积6.3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48平方公里。2005年,园区生产总值12.38亿元,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为1.0亿元/平方公里。
产业结构比例为:电子电器30%、精细化工25%、纺织服装20%、机械制造15%、汽车工贸5%、其他5%。共引进项目92个,涉及电子、电器、化工、纺织、机械等行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工电气”和“服装产业”为特色,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汽车工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