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每人平均国民收入 B.每个职工平均工资
C.平均每人占有的粮食产量 D.全班学生的平均年龄 E.人口的出生率 6. 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比较相对指标 F.计划相对指标
7.据以前的预测,若果中国大陆GDP平均每年增长7.5%,到2006年可达到160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4.1%,人均GDP1l82美元。该资料中用到的指标有( )
A.绝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结构相对数
8.生猪存栏数是属于(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时期指标 D.平均指标 E.时点指标 9.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
A.都是时期数 B.都是时点数 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
10.200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
A.就业人数是时期数 B.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时期数 C.就业人数是时点数 D.失业率是结构相对数 E.就业人数和增加人数都是绝对数 三、判断题
1.总体指标数值大小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 2.绝对数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3.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值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 4.结构相对数的数值只能小于1。( )
5.水平法和累计法的选择依据是计划指标。( )
6.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数值大于100%,就说明完成并超额完成了计划。( )
7.相对指标的可比性原则是指对比的两个指标的总体范围、时间范围、指标名称、计算方法等方面都要协调一致。( )
8.结构相对数是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 ) 9.某商品的年末库存额是时点指标价值量指标。( ) 10.绝对数和相对数不能结合应用。( ) 四、简答题
1.什么叫总量指标?有何意义?如何分类?
2.什么叫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二者有何区别? 3.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是什么?
4.在分析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水平法与累积法有何区别? 5.简述各种相对数的应用条件? 五、计算题
1.某企业今年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多少?又该企业某产品成本应在去年699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今年每台672元,试确定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指标。
2.我国2007年高校招生及在校生资料如表5-10:
表5-10 我国2007年高校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表 单位:万人
学校 普通高校 成人高等学校 招生人数 268 196 比上年增招人数 48 40 在校生人数 719 456 要求:(1)分别计算各类高校招生人数的动态相对数; (2)计算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招生人数比;
(3)计算成人高校在校生数量占所有高校在校生数量的重。
3.某企业2008年计划比上年增产甲产品10%,乙产品8%,丙产品5%;实际产量甲产品为上年的1.2倍,乙产品为上年的85%,丙产品为上年的2.03%。试计算三种产品的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4.某公司下属三个部门,2008年商品销售额计划和实际资料如表5-11。
表5-11 某公司2008年商品销售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2008年 部门 A B C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