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再次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9)集体交流反馈。
教材第23、第24页练习五的第1~5题。
动手连一连。
南偏西40° 超市 5千米 北偏东30° 医院 3千米 东偏南45° 学校 4千米 北偏西25° 公园 2千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1)正西 400
(2)西 北 45° 300 (3)东 北 30° 300 (4)南 东 30° 400 (5)西 南 40° 300 3.西 南 40° 东 北 40°
4.西 南 45° 1000 东 北 45°
思维训练
1.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知识理解得很好,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融为一体,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练习过程中,由于场地仅限于室内,有局限性,部分习题仍需教师点拨,又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居住地区的方向感很好辨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如果有条件,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体会一下会更好。
3.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例1呈现了台风的运行情况,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南30°或北偏东3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如,本例题中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南30°”。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
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了周围的事物,发展了空间观念。
1.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会清晰地表述任意角度的方向。 2.教师指引学生科学的探索方法,鼓励学生敢说敢想,逐层深入;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在自我反复修正中,掌握本节课知识要点。
3.当学生遇到复杂的知识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以便今后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定向运动的诞生和发展
1.了解定向运动的诞生。
定向运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诞生在北欧。早年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阔而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其中还散布着无数的湖泊,城镇和村庄稀疏地点缀在其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常需要穿越人迹罕至的森林,行走在时隐时现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地图和指南针就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地图和指南针,稍不留神,就可能迷失在茫茫的林海中。
2.定向运动的发展。
不少国家的军队发现,如果他们不具备在山林中辨别方向、选择道路和越野行进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军事任务,因此,军人不知不觉中成为开展定向运动的先驱。
定向运动能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与定向运动自身的特点有关。它不仅对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学习使用地图有好处,还能培养和锻炼人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和体能水平。平民百姓也发现,这项运动不像其他体育项目那样需
要在经费、器材等方面进行很大的投入,有一个指南针和一张地图就可以开展此项运动。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材第20页的例2及第21页做一做。
1.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能够在图中正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例2主题图。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
1.学习在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
(1)确定A市的四个方向。(东、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