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城市测量规范
表25 由增补测站点测绘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图上mm)
mW 地区类别 比例尺 1:500 0.49(量距) 0.79 l:1000 0.52 0.68 1:2000 0.49 0.61 城市建筑区与平地、丘陵地 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 困难的旧街坊内部 按从图根点直接测定和由增补测站点测定的地物点分别占总数的75%和25%计,则最后算出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如表26。
表26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的计算值(图上mm)
mW 比例尺 地区类别 城市建筑区与平地、丘陵地 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困难的旧街坊内部 1:500 l:1000 1:2000 0.42(量距) 0.74 0.45 0.63 0.43 0.56 上海市在1981年1:500地形图检测报告中按由图根点测定、由测站点测定和装测三种情况,理论推算和检测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结果如表27。
表27 上海市1:500测图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图上mm)
mW 比例尺 项 目 理论推算结果 检测结果 由图根点测定 由测站点测定 装 测 0.43 0.45 0.50 0.62 0.68 0.78 综上所述,本规范规定地物点平面精度以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山地、高山地与设站施测困难的旧街坊内部不得超过图上0.75mm是合适的。
4 同一些国家地形图基本精度指标相比较
为了明了本规范制定的地形图基本精度指标的水平,编写组收集了原苏联、英国、日本、原东德、美国等一些国家地形图基本精度指标,作了分析比较,说明本规范所制订的地形图基本精度指标接近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是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接近国际水平的。
关于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的关系,本条规定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4mm,这是很必要的,因为城市建筑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各种高层建筑物和各种地物点都很密集,相对位置牵制性很强,这就要求各地物点之间相对位置误差要满足规划、设计部门的需要。另外,检查地形图平面位置的精度,目前常采用钢尺实量一定数量各邻近地物点的间距,用间距中误差来衡量,这种方法比起设站检测来,要方便得多,且经济适用。那么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和间距中误差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呢?[苏]B2И2盖尔儒拉在《工业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一书中的推导(我国测量界也有类似推导,可见黄懋胥编著的《工业厂区现状图测量》一书的9~10页),地物点的间距(边长)中误差即等于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但根据这次十个城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平面精度检测综合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和北京市测绘处多次检测的统计资料证明,间距中误差比点位中误差要小一些,可能是因为,大部分邻近地物点为相应的同一测站所施测,其间距中误差不受测站点和测板定向误差的影响。1981年十个城市共检测了54幅1:500地形图,有2490个地物点,1708个间距,统计结果: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为0 .54mm,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为0 .39mm,前者为后者的1.38倍。现将各单位检测统计结果列于表28。
由表28知,各单位检测统计结果,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的比值在1.13~1.50
144
第一篇 城市测量规范
倍之间,平均为1.31倍。点位中误差规定为0.5(0.75)mm,间距中误差规定为0.4(0.6)mm,其比值为1.25倍,与检测统计结果是极接近的。如果按本规范规定的作业方法严格执行,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0.5(0.75)mm和地物点间距中误差0.4(0.6)mm是应该同时满足的。
4.1.9 本次修订对原规范“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铺装路面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为±0.07m”的规定,改为“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其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