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

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出现了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称之为菌群失调症。机制有: (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看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

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 (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疾病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

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

第4、5章 噬菌体 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转化 2. 转导 3. 溶原性转换 4. 接合 5. 噬菌体 6. F、F菌、F质粒

7.质粒 8.普遍性转导 9.局限性转导 10.耐药突变 11.突变 二、填空题

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该细菌称为. 2.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和. 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和。

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明这些质粒间有。有些质粒不能共存,称。 5.卡介苗是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 6.L型细菌是指细菌,培养应用培养基。 7.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 8.有F质粒的细菌能产生。 9.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 10.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

11.可传递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和组成。 12.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毒力,其菌落形态是型。 三.选择题

1.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淋巴细胞 B.真菌细胞 C.细菌细胞 D.螺旋体细胞 E.衣原体细胞 2.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大肠杆菌 3.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突变 E.溶原性转换 4.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

A.个体微小;B.具备细胞结构;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专性细胞内寄生;E.以复制方式增殖; 5.前噬菌体是指

A.以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

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 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6.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需结构;C.质粒不是细菌必需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 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 7.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B.耐药传递因子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 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E.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 8.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

21

A.接合;B.转导C.转化D.突变E.溶原性转换; 9.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

A.胞饮;B.通过性菌毛C.通过噬菌体D.细胞融合E.直接摄取 10.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

A.质粒丢失;B.溶原性转换C.基因重组D.核苷酸序列改变E.以上均是 1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B.不需供体菌C.不需受体菌.D.需噬菌体E.需质粒; 12.L型细菌的特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青霉素不敏感;B.抗原性改变;C.呈多形性; D.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E.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 13.H-O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C.形态变异;D.鞭毛变异;E.耐药性变异; 14.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DNA是通过()

A.鞭毛;B.普通菌毛;C.性菌毛;D.中介体;E.核糖体;

15.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局的过程,称为() A.转化;B.转导;C.突变;D.接合;E.溶原性转换; 四、问答题

1.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

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 3.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

第4,5章 噬菌体 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

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

3.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4.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5.噬菌体:是指一类侵袭细菌、放线菌、螺旋体和真菌的病毒。 +-6.F菌、F菌、F质粒: -+

(1)F菌:不具有F质粒菌细菌,不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

++

(2)F菌:具有F质粒菌细菌,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 (3)F质粒:致育因子,决定细菌性别的质粒,即性菌毛的有无。

7.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8.普遍性转导:供体局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

9.局限性转导:有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的转移,只转移与噬菌体接合位电附近的供体菌基因,使供体菌特定位电的基因转入受体菌。 10.耐药突变:突变使细菌失去了对某种抗菌物质或毒性物质的敏感性。 11.突变:细菌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的改变,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 二、填空题

1.温和噬菌体,溶原性细菌。.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22

3.转导和接合溶原性转换。4.相容性,不相容性 1. 牛型结核杆菌,结核病

2.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高渗培养基。7.温和噬菌体。8.性菌毛。 9.形态和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10.质粒 11.耐药性决定因子和耐药性传递因子。12.强,光滑型 三.选择题答案

1.A2.B 3. E4.B5.A6.B 7.D 8.A 9.E 10.D 11.D 12.E 13.D 14.C 15.D 四、问答题答案

1.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 (1)细菌毒力变异的医学意义:减毒株制备疫苗、从无毒株转变为有毒株制备白喉外毒素和基因工程中,为人类利用和服务。

(2)微生物抗原变异的医学意义。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鉴别细菌、探讨细菌的规律。 (3)细菌毒力变异的医学意义:减毒株制备疫苗、从无毒株转变为有毒株制备白喉外毒素和基因工程中,为人类利用和服务。

(4)微生物抗原变异的医学意义。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鉴别细菌、探讨细菌的规律。 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 (1)机制:质粒中的耐药基因和细菌的基因突变。

(2)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措施: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有效抗菌素,足量、合理、协同使用抗菌药物。

3.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

(1)形态和结构变异:如H-O变异,是细菌从有鞭毛到无鞭毛的突变,例如变形杆菌。 (2)菌落变异:如S-R变异,是细菌从光滑型到粗糙型的突变,多发生在肠道杆菌。 (3)毒力变异:可表现为毒力的增强或减弱。如卡介苗,是将牛型结核杆菌培养230代,获

得的减毒株。 (4)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物质敏感的细菌,可变异为对该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菌株,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株。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感染 2.侵袭力3.毒血症4.败血症 5.带菌者 6.内毒素 7.外毒素 8.菌血症

9.脓毒血症 10.类毒素11.菌群失调12.条件致病菌13.致病菌14.细菌毒力15.侵袭力16.医院内源性感染 17.医院感染 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19.医源性感染 20.非特异性免疫

二.填空题

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及有密切关系。 2.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 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和构成. 4.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 5.内毒素是由脂质A, 和组成.

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是.

7.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

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 和肠毒素. 10.抗毒素可由或刺激机体产生.

23

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与粘膜屏障,和. 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吞噬与吞噬两种. 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

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等. 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1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等.

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等有密切关系. 19.细菌侵袭性酶有,,等

20.定居于人和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21.医院内感染的方式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荚膜 B.菌毛 C.异染颗粒 D.脂多糖 E.磷壁酸 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热原质 D.细菌素 E.透明质酸酶 3.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4.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 B.普通菌毛 C.荚膜 D.性菌毛 E.芽胞 5.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M蛋白 C.膜磷壁酸 D.壁磷壁酸 E.SPA 6.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M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8.内毒素的中心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质A E.脂蛋白 9.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DIC E.白细胞反应 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12.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可制备成类毒素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E.耐热 13.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肉毒梭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脑膜炎奈氏菌 15.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2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