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课后题参考答案

5.写出发酵液中的体积氧传递方程?指出其中KLa的物理意义。 答: 氧的传递速率OTR为

OTR=KLa(C*-CL)

式中 OTR——单位体积培养液的氧传递速率,kmol/(m3·h);

-1

KLa——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h; *

C——与气相中氧分压p到达平衡时氧的浓度,kmol/m3;

CL——液相中和汽、液界面处氧的浓度,kmol/m3。 KLa的物理意义:体积溶氧系数或体积传质系数。

6.测定KLa的方法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调节发酵液中的KLa?

答:测定KLa的方法:亚硫酸盐氧化法、取样极谱法、物料衡算法、动态法、排气法、复膜电极法;通过改变设备参数、操作条件、发酵液性质均可调节发酵液中的KLa。

7.溶氧电极能够测定液体中溶氧浓度的原理是什么?影响溶氧电极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

A. 化学法?原理:在样品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KI溶液,生成氢氧化锰,与溶解氧反应生成锰酸锰,再在反应液中加入H2SO4, 释放出游离的碘,然后用标准Na2S2O3液滴定。

MnSO4+2NaOH→ Mn(OH)2十Na2SO42Mn(OH)2+O2→MnO(OH)2↓

MnO(OH)2+Mn(OH)2→MnMnO3+2H2O

MnMnO3+3H2SO4+2KI→2MnSO4+I2+3H2O+H2SO4I2+Na2S2O3→2NaI十Na2S4O6

当样品中存在氧化还原性物质,测定结果会有偏差;当样品带有颜色时,会影响测定终点的判断,故不适合测定发酵液的溶氧浓度。

B.极谱法?原理:给浸在待测液体中的贵金属阴极和参考电极(阳极)加上直流电压,当电解电压固定在0.8V左右时,与阴极接触的液体中的溶解氧发生如下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消耗, 酸性时 O2+2H++2e→ H2O2 中性或碱性时 O2+2H2O +2e → H2O2+2OH-

阴极表面与液体的主体之间存在氧的浓度差,于是液体主体的溶解氧就会扩散到阴极的表面参加电极反应,使电路中维持一定的电流。当氧的扩散过程达到稳定状态时,扩散电流和溶解氧浓度成正比,即 i=KDLCL

?阴极表面极易被污染,影响重现性,所以一般采用滴汞电板作为阴极,阳极则可用甘汞电极。?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的氧化还原性物质会影响电极反应,从而影响到该法的准确性,使测定结果有误差。

C.溶氧电极法?溶氧电极类型:极谱型;原电池型

?原理:复膜氧电极测得的实际为氧从液相主体到阴极的扩散速率。当扩散过程达到稳定状态时,单位面积氧的扩散速率为:

no2=KL(PL-P1)=Km(P1-P2)=Ke(P2-Pc)=K(PL-Pc) 根据Faraday定律,原电池型氧电极的稳定电流为: i=4F· A· no2= 4F· A· K · (PL-Pc)=K’ ·PL

∴溶氧电极测定的实际是液体中的氧分压

8.氧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推动力是什么?并简述影响推动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氧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推动力是界面处氧的浓度与液体中氧浓度之差。影响推动力的因素有:(1)温度, 发酵液中的温度不同,氧的溶解度也不同,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氧传递过程中的推动力将随发酵液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2)溶质, 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发生盐析作用使氧电饱和溶解度降低,故氧传递的推动力随着发酵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3)溶剂, 由于氧在一些有机物中的溶解度比水中高,因此实际发酵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合理添加有机溶剂来降低水的极性从而增加溶解氧的浓度。 (4)氧分压, 增加氧分压也能通过提高氧的溶解度来增加氧传递的推动力。 </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