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寓言发展时期

三千多年前,比伊索寓言早五百多年。 分为五个阶段:

1.先秦——哲理(第一个高潮,500多篇) 2.两汉——劝诫 3.魏晋南北朝——过渡性

寓言的主人多是愚人形象

邯郸淳的《笑林》,中国第一部笑话专集。 开创了后世笑话体寓言的先河。 4.唐宋——讽刺(第二个高潮) 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苏轼 5.元明清——诙谐

寓言根据内容不同分为两类:

经验教训型:从正面出发,总结经验,启示作用。 讽刺型:通过否定、讽刺反面形象起启示作用。

寓言的特征 1.寓意于言的教训性

寓意是寓言的灵魂。 2.连类比喻的比喻性

比喻是寓意和故事自然嫁接的中介。 比喻性特点:整体性,把整个故事作为喻体。 儿歌

含义——适合幼儿口读吟唱、欣赏的简短诗歌。 与童谣的关系: 童谣——诗妖 童谣——时政歌 作品:

2000多年前,《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等,最早记录了童谣。

明代,杨慎——《古今歌谣》

吕坤——《宦小儿语》,我国最早的儿歌专辑。 清代,郑旭旦——《天籁集》 悟痴生——《广天籁集》 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出现过程: 1918—1925年,歌谣学运动

1918年——歌谣研究会,歌谣征集处 1922年——《歌谣周刊》儿歌

民间和创作 民间儿歌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样性、无定向性。

2.语言、风格、内容特色上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3.具有大胆的想象和风趣、幽默色彩,都是艺术上的特点。

创作儿歌的特点: 1.对象明确。 2.内容有的放矢。

3.有深度,艺术表达更成熟。

1.天机活泼的稚趣美。(童趣美) 2.节奏明朗、音韵和谐。(音乐美) 3.短小单纯、易懂易记。

4.儿歌与游戏的互补互融。(歌戏互补)

两者之间关系(创作儿歌对民间儿歌的借鉴) 1.在美学上,从民间儿歌吸取了诙谐、风趣的趣味性。

2.在外在形式上,借鉴了民间儿歌的一些传统形式,如连锁调、问答歌。

3.民间儿歌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手法。

如:重叠、反复、夸张、对比、拟人、荒诞、问答等。

儿歌的分类

1.根据吟唱主体的不同分为母歌和儿戏。 2.根据创作角度分为民间儿歌和创作儿歌。

3.根据形式:分为一般艺术形式的儿歌和特殊艺术形式的儿歌。 4.根据主题:分为知识性儿歌、教育性儿歌、游戏性儿歌。

第 5 页 共 5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