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思考讨论题

(1)遗传指的是那些由胚胎决定的因素。身材、相貌、性别、秉性、肌肉的组成和反射、精力水平以及生物节律等等特点,都全部或至少大部分受到父母的影响,也就是说,受到他们生物的、生理的、内在心理组成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人,他们的遗传因素也不是相同的,导致人格特征也就不能完全相同。

(2)环境因素对人格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环境会对个体的态度、价值观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了个体的人格特征的塑造。在同一个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而且都不尽相同。所以,同一国家的人格类型也会根据不同个体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3)情境也对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个体的人格量然从总体来说是稳定持久的,但在不同情境下会有所改变,会要求个体的人格表现出不同的侧面。一个国家的人会遇到不同的情境,如教堂中、招聘面试中,不同的情境对个体的人格的塑造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也就会产生不同的人格类型。

9.描述大五模型中的各项因素。哪一项因素在预测行为方面最有价值?为什么?

大五模型的五大个性维度是外向性、严谨自律性、亲和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

外向性是指一个人外向以及在人群中释放活力的程度。严谨自律性是一个人重视目标并严格执行的程度。亲和性是一个人宽容和随和的程度。情绪稳定性是一个人能够容易处理压力情境和强烈需求的程度。开放性是个体追求新经历,对未来具有创造性思考的程度。

严谨自律性在预测行为方面最有价值,因为它是一个人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感到有能力的,可靠的,被组织起来,精力集中于任务的完成,拥有为成功而工作的干劲,三思而后行。研究表明,拥有严谨自律性这一特性的人绝大多数的职业中都具有绩效优势,在团队中一般表现都很好。而由于冲动个性,没有责任感和低成就需求的个体在工作中的表现一般位于劣势。

第四章 工作环境中的激励

1.解释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关系。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推动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

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是可以观察和记录的。它的构成因素有两大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人的身体和情绪、气质、思想等;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每个人的内在因素各不相同,所处环境又千差万别,因此,人的行为就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是在动机的引发与维持下进行的。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动机对行为有导向的功能,但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并非总是对应的,我们不能说个体有一个动机就有一种对应的行为表现,也不能认为个体表现出一种行为就只会有一个动机。事实上,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有时是对应的,有时则不然。这种不对应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的行为可能有同一个或相似的动机。(2)同一行为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行为表现出来。(3)同一个人身上,某些行为中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4)良好的动机不一定会有良好的行为效果。

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管理工作有什么启示?

双因素理论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的简称。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相互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对管理工作有什么启示:一是企业管理者要重视调动和保持员工的积极性,注意对员工提供保健因索,以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二是赫茨伯格提出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问题,与我们所提倡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相似之处。强调管理者要针对不同人的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激励,在满足其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后,要重视满足精神需要,以增加对其积极性的激励强度。

3.根据期望理论,我们应该如何激励员工?

首先,设置目标,增加目标吸引力。充分了解员工的内心需要,调整员工对目标的认知,设置科学、合理的激励目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