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017-2018)

先沿着长来摆,再沿着宽来摆,最后沿着高来摆。它的体积就是长×宽×高,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c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推导的?

(2)例10中,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各成到几个,每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每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那么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发现了什么?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此它的体积就是棱长×棱长×棱长,或者是棱长3 V=a·a·a=a3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1、2题。 点拨:

(1)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公式。

(2)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3)注意13、103、0.13的计算。 提示:遇到小数的乘法计算,要格外细心。 (二)拓展练习。 1. 练习四第1题。 2. 练习四第2题。 3. 练习四第3题。

提示:(1)求容积可以根据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区别。 提示:看清问题再进行计算。 (三)比较练习。

1.用3厘米厚的木板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箱子,从外面量,箱子长56厘米,宽36厘米,高43厘米。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多少立方米?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点拨:计算容积时要减去模板的厚度。而体积只要直接计算就可以了。

(四)创编练习。

有一块长22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这块铁皮的四个角上各减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已知这个盒子的容积是432立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

点拨:可以画画示意图,标出长、宽、高,再思考。 四、课作。(8分钟左右) 1.《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第11页。 2.提高题:

一个长方体木箱,从里面量得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现在要在木箱内放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一共可以放多少块 六、家作。

3.《快乐口算》相关题目。 4.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能计算它们的底面积,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个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分钟左右)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1.自学例11,明确自学要求。 2.自学。 导学单:

(4)什么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底面积? (5)找几个长方体实物指一指它的底面积与高。

(6)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怎样计算?用公式表示又是怎样的? 导学要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 4.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4)什么是底面积?

(5)选择一个物体,指一指底面积。 (6)还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 练一练1、2、3题; 点拨:

引导学生说说想法,并适当追问。

第3题,提示:把长方体竖起来,横截面就是底面。 2. 练习四第4题。

第4题,提示:看清运算的符号。 (二)变式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2.练习四第6题;

提示:“所占的空间”指的是体积。 (三)比较练习: 1.练习四第7题 2.练习四第8题;

提示:规则的跑道、马路所铺的三合土、塑胶都可以看成一个很扁的长方体。 (四)创编练习:

如图,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30厘米、宽22厘米、高14厘米,里面的水深7厘米。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再垂直竖起来,容器里面的水深多少厘米?http://http//www.xkb1.com

提示:实质上水的体积不变,运用水的体积不变解决问题。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第12页。 提高题:

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4厘米,就得到一个底面不变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96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体的体积。

五、家作。

1.《快乐口算》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体积单位的进率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让学生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4分钟左右)

学生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

展示: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二、自学例12。(16分钟左右) 1.自学 导学单

1.思考我们学习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自学书本P30例12, 思考: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3.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比较,说说你的发现。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交流导学单内容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证明你的发现吗? 3.全班交流

学生说说怎样推导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