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两人的观点均正确 C. 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考点: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B. 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 D. 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 专题: 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由原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相等,可分析出两种液体密度关系;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解答: 解: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甲、乙两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可知G甲=G乙,在两容器中再分别加入质量均为△m的原液体所受重力均为△G,加入液体后,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甲=G甲+△G,F乙=G乙+△G,即F甲=F乙,两容器底面积相等,即S甲=S乙,由p=得,压强相等,故小明的说法正确; 两容器底面积相等,即S甲=S乙,由图可知h甲<h乙,即V甲<V乙, 因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m甲=m乙, 由ρ=得:ρ甲>ρ乙,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液体的体积相同时,G甲′>G乙′, 甲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所以p甲′>p乙′,故小红的说法正确; 故选:A. ,乙对容器底的压强p乙′===,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p=是压强的定义式,不止适用于固态物体产生压强的计算,不要被p=ρgh限制了思维.
5.(2014?泸州)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底面积均为0.01m的薄壁空杯,其中甲图为柱形空杯,四个空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均为1OOPa.当在其中一个空杯中装入0.9kg的水后,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900Pa;则这个杯子的形状可能是图中的(取g=10N/kg)( ) A. B. C. D. 2
甲 考点: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乙 丙 丁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根据公式p=求出杯底受到的压力; 根据公式G=mg求出水的重力; 水对杯底的压强是液体压强,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进行判断. 解答: 解: 根据杯底的面积S=0.01m,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p=900Pa,水对杯底的压力F=pS=900Pa×0.01m=9N,水的重力G=mg=0.9kg×10N/kg=9N; 从液体深度方面分析,由图可知,甲杯粗细均匀,水对杯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乙杯中水的深度较小,根据p=ρ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丙和丁中水的深度较大,第页(共34页)
13
22
根据p=ρ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故选A. 点评: 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分析得出.
6.(2014?乐山)用两种物质分别制成棱长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为( )
A. 8:1 B. 4:3 C. 4:1 D. 1:2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先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密度公式、体积公式、重力公式得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表达式,然后根据表达式求出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33解答: 解:由图可知,当m甲=8g时V甲=1cm,当m乙=2g时V乙=2cm,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甲===8g/cm,ρ乙=3==1g/cm, 3则==,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L, 甲、乙两物体的棱长相同,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从图中读出相关数据求出甲乙的密度之比是解题的前提,推出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表达式是关键.
7.(2014?杭州)如图所示,密度为ρ、厚度为d、边长为L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光滑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在推薄板的过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 第页(共34页)
14
A. p、F、f均不变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