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阶段测试(二)

阶段测试(二)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训练(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元凶 雷震雨 蜂拥而上 独当一面 B.衷爱 亲和力 耳根清静 既往不纠 C.杂糅 一炷香 椎心泣血 长吁短叹 D.坐落 乌蓬船 责无旁代 纹丝不动

解析 A.震—阵;B.衷—钟,静—净,纠—咎;D.蓬—篷,代—贷。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欣赏杜甫那些千古留传的诗作时,我们一定会感悟到,在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中,诗人的感情心志与民生痛苦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B.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布署,就完全有条件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C.鲁迅总是独具匠心地抓住一切机会,运用他特有的幽默才能,出奇不意地使词语闪烁出动人的艺术的光芒。

D.辽阔苍茫的戈壁荒漠,缥缈洁白的雪山冰峰,森严幽深的皇城内院,人声鼎沸的京城市井,灵秀旖旎的青山碧水,这一切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诗意美。

解析 A项,“留传”应用“流传”,语境中是“传下来或传播开(流传)”的意思,而不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留传)”的意思;B项,“布署”应为“部署”;C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此处是“出乎对方的意料”的意思。

答案 D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长得像个长筒,吹起来噪音弥天,世界杯上无处不在,它就是饱受争议,各方人士怨声载道,而南非球迷难以割弃的“呜呜足拉”。 ..

B.地震刚刚过去半年,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芦山灾区人民的生活境遇便有了极大改..善,经济生活和经济建设也纳入了正轨。

C.他身为缉毒警,却暗中与毒贩勾通,执法犯法,对他处以极刑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纯洁了干警队伍。

D.伊拉克战争,硝烟未散;阿富汗反恐,战争犹酣;伊朗周边,大军压境;黄海军演,又剑指朝鲜。这一切都是向来鼓动和平的美国人所为。 ..

1

解析 A.割弃:割除,放弃。如“割弃文中空话”,此应为“割舍”。B.境遇:境况,遭遇,此应为“境况”。C.勾通:勾结。D.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此应为“鼓吹”。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重庆的教育部门开始逐渐封杀“奥数”,取消各类学科奥赛的升学加分。得到这一消息后,广大学子________不已。

②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11月3日在井冈山________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旧址,并出席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带领全体公安厅局长宣誓。

③失去________之心的医学是冰冷的,是有缺陷的。没有医师资格的学生非法行医,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医疗事故,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全国知名的北大第一医院,确实令人震惊。

A.激动 参观 慈善 C.激动 拜谒 慈悲

B.感动 拜谒 慈悲 D.感动 参观 慈善

解析 激动 :(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感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拜谒:瞻仰(陵墓、碑碣)。参观:实地观察。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慈悲:慈善和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解析 本题从用错对象、褒贬误用、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A.历历在目:指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指对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一般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像“亲情”这样的抽象事物。这里是用错对象。B.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这里用在褒义语境,属褒贬误用。C.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是“批评责备”的意思,这里属望文生义。D.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这里用来形容“近景魔术表演”,正确。

答案 D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2

A.这篇小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南方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特别是把一批走出校门,献身革命的年轻人刻画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

B.呵护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生命,不但不想回报,还要捐献出自己的东西,甚至搭上生命,这种爱会使本来无助的生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

C.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是一个腰缠万贯却锱铢..必较的典型的吝啬鬼形象。(斤斤计较) ..

D.谶谣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社会语言,其制作和使用既有民众,也有方士、士大夫甚至皇帝,其目的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难以一概而论。(扑朔迷离) ....

解析 “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两者意义不同,不能替换。

答案 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先考府君讳麟书,号竹亭。平生困苦于学,课徒传业者,盖二十有余年。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召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其视他学童亦然,其后教诸少子亦然。尝曰:“吾固钝拙,训告若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府君既累困于学政之试,厥后挈国藩以就试,父子徒步橐笔,以干有司,又久不遇。至道光十二年,始得补县学生员。府君于是年四十有三,应小试.者十七役矣。吾曾氏由衡阳至湘乡五六百载,曾无人与于科目秀才之列,至是乃若创获,何其难也!

自国初徙湘乡,累世力农,至我王考星冈府君①,乃大以不学为耻。讲求礼制,宾接文士,教督我考府君,穷年磨厉,期于有成。王考气象尊严,凛然难犯。其责府君也尤峻,往往稠人广坐,壮声呵斥。或有所不快于他人,亦痛绳长子,竟日嗃嗃②,诘数愆尤。间作激.宕之辞,以为岂少我耶?举家耸惧。府君则起敬起孝,屏气负墙,踧踖③徐进,愉色如初。王考暮年大病,痿痹暗哑,起居造次,必依府君。暂离则不怡,有请则如响,然后知夙昔之备责府君,盖望之厚而爱之笃,特非众人所能喻耳。

咸丰二年,粤贼窜湘,围攻长沙。府君率乡人修治团练,戒子弟讲阵法、习技击。未几,国藩奔母丧回籍,奉命督办湖南团练。明年,又奉命治舟师,授剿湖北。府君僻在穷乡,志存军国。初令季子国葆,募勇讨贼,既又令三子国华、四子国荃,募勇北征鄂,东征豫章,粗有成效。而府君遽以咸丰七年二月四日弃养。阅一年,国华殉难于三河,又四年,国葆病没于金陵。朝廷褒恤,并予美溢。而国藩与国荃,遂克复安庆、江宁两省。虽事有天幸,然.

亦赖先人之教,尽驱诸子执戈赴敌之所致也。

(选自曾国藩《台洲墓表》,有删改)

注 ①王考星冈府君:指作者的祖父。②嗃嗃:严酷的样子。③踧踖:恭敬而局促不安

3

的样子。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课徒传业者 课:教授 .B.以干有司 干:求取 .C.诘数愆尤 数:屡次,多次 .D.国葆病没于金陵 没:通“殁”,去世 .解析 本题C项“数”应为“责备,数落”。 答案 C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先父品行优异的一组是(3分)( )

①其视他学童亦然 ②累困于学政之试 ③穷年磨厉,期于有成 ④训告若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 ⑤僻在穷乡,志存军国 ⑥朝廷褒恤,并予美溢

A.①③⑤ C.①②④

B.③⑤⑥ D.①④⑤

解析 本题筛选指向为表明先父品行优异。②句是说先父参加科举考试不顺。③句说的是祖父。⑥句是说朝廷对国华、国葆的褒扬。含此三句的项排除。

答案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父科举考试不顺,屡考不中。到道光十二年,才得以补县学生员,而这时先父已经四十三岁,参加童生考试已达十七次之多。

B.先父传授学业极为严厉,并且不以为麻烦辛苦。他从早到晚给我讲授知识,殷切教诲,对我听不懂的地方就反复讲解直至我懂为止。

C.先父为人孝顺。祖父对他特别严格,常常大声呵斥,有时只是犯了一点小错误,祖父也会狠狠地指责他来发泄,但父亲却更加恭敬和孝顺。

D.先父以国难为忧。贼寇围攻长沙,先父率乡人组办团练;又让小儿招募乡勇讨伐贼寇;随后让三儿、四儿招募乡勇北征湖北,东征江西。

解析 本题C项中“只是犯了一点小错误”错,原文说“或有不快于人”,即对他人不满而迁怒于父。

答案 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夙昔之备责府君,盖望之厚而爱之笃,特非众人所能喻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时把我带在路上,有时把我从枕边叫醒,又询问我旧有的疑难问题,一定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