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以往储量核查工作
白乃庙铜矿自1975年开始生产,主要针对Ⅱ、Ⅲ矿段进行开采。所依据的地质资料《白乃庙铜矿二、三矿段勘探地质报告》;在2005年进行过一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白乃庙地区针对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矿段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区Ⅳ、Ⅴ、Ⅵ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区Ⅶ、Ⅷ、Ⅸ、Ⅻ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区Ⅹ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内部内蒙铜矿区Ⅺ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1.3矿区内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
一、内部建设条件
白乃庙铜矿区目前主要有三家矿山企业进行生产:
1、乌兰察布市白乃庙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针对白乃庙铜矿Ⅱ、Ⅲ、Ⅳ、Ⅴ、Ⅵ矿段进行生产。持有Ⅱ、Ⅲ矿段的采矿证和Ⅳ、Ⅴ、Ⅵ矿段的探矿权证。
2、四子王旗阿玛乌苏矿业有限公司;针对白乃庙铜矿Ⅹ矿段和ⅩⅢ矿段进行生产,持有Ⅹ矿段的采矿权证书和ⅩⅢ矿段的探矿权证书。
3、四子王旗龙泰矿业有限公司。针对白乃庙铜矿Ⅶ、Ⅷ、Ⅸ、Ⅻ矿段进行生产;持有探矿权证书。
白乃庙铜矿的矿石选冶技术性能指标,主要来源于《白乃庙铜矿二、三矿段勘探地质报告》和《白乃庙铜矿Ⅺ矿段详查地质报告》的选矿实验资料以及白乃庙铜业公司多年来的选矿生产流程。选矿实验由内蒙古地质局实验室、冶金工业部北京矿冶研究院等部门进行实验。生产工艺流程由白乃庙铜矿生产车间提供。
由于白乃庙铜矿的矿石属于铜、钼、金、银、硫的多金属矿石。最后确定的选矿工艺流程为离析-浮选的方法。
为解决伴生有用组分钼、金、银、硫的综合利用问题。铜钼与硫的分离采用石灰抑硫浮铜钼的方法。铜与钼分离采用Na2S加水玻璃抑铜浮钼方案。
最终流程是铜钼硫混合浮选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的闭路流程。 铜钼与硫分离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一次精选的闭路流程。 铜与钼分离采用一次粗选。八次精选的闭路流程。
通过以上选矿工艺流程,可以获得较好的选矿结果。铜精矿品位可达17.28%;铜精矿回收率可达80.0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中等,开采技术条件优越。
二、外部建设条件
白乃庙铜矿地处草原深处,地势平坦。矿区西部约10Km有呼(和浩特)-锡(林浩特)公路贯通南北 。矿区向东45km有集(宁)-二(连)线铁路可以连接祖国各地。其间现在有三级乡间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
区内经济以畜牧业为主,草场宽阔,草质优良。所产四子王旗肉产品近年来畅销全国各地,享有较高的声誉。矿区临近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和察哈尔右翼后旗。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活补给方便。
11
该矿为一中型矿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生产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采、选矿实践经验。而且,该矿山早期一直为国营矿山,矿山建设、选厂规划比较正规。地质、采矿、测量资料保存比较完整。为以后矿山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矿山生产用电,有华北电网充足供应,矿山建有动力车间,对升降电压有统一安排。如果生产规模扩大,完全有增容余地。
矿山生产生活用水,经过多年的勘察和建设,已经完成南北两个水源地建设,有供水水源井10余口。日供水量可达10000m3以上。而且矿山生产形成了良好的用水模式,选矿废水可以回收综合利用。
综上所述,矿区未来矿山内外部建设条件较好。
1.4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核查工作是按照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安排,由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简称地勘四院)与白乃庙铜矿矿业权人签署核查协议。之后,地勘四院组织由地质、测量人员共同组成的核查小组进行核查工作。乌兰察布市国土局和四子王旗国土分局以及矿山生产单位给予了大力的配合和支持。得以完成本矿区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
野外工作时间:2009年6月21日~6月30日 室内工作时间:2009年9月1日~10月30日
收集地质勘查报告3份、储量核实报告3份。矿山储量年报3份;现场调查平面图3张;矿业权核查资料1套。
提交核查报告一份,查明了核查矿区内的资源储量,累计查明铜矿资源储量4397.50千吨,铜金属量:26789.38吨。铜平均品位0.60%。保有资源储量3203.44千吨,铜金属量:19513.43吨。开采矿石量1194.06千吨,开采铜金属量7275.95吨。
参与项目的单位及技术人员有: 内蒙古第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王英 张清民 周亚伟 杨宏博 亢文丽 曹霞 赵冬梅 王娜 赵永刚 李少斌 霍胜利 王玉东 刘海滨
1.5特别情况说明
白乃庙铜矿Ⅺ矿段的采矿证,2005年8月已经到期,目前正在办理之中。
2.矿区地质
白乃庙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天山~内蒙古中部~兴安地槽褶皱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多伦复背斜的西段南翼,察汉敖包褶皱束与白乃庙褶皱束之间隐伏的东西向白乃庙大断裂处。矿区出露一套火山岛弧岩系。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宝音图群(该地层即为103队在白乃庙地区一直沿用的M地层,03-05科研项目的白音都西群),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白乃庙组,志留系中统徐尼乌苏组,二叠系下统三面井组,侏罗系上统大青山组及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详见区域地层简表(表2-1)。
其中以新生界地层分布最广,宝音图群、白云鄂博群,徐尼乌苏组和白乃庙组次之,其余地层仅为零星分布。
12
区 域 地 层 简 表 表2-1 界 系 第 四 系 第 三 系 侏罗系 二叠系 志留系 统 地层名称 主要岩性 代号 厚度 (米) >25 新 生 界 冲积、洪积层、风成砂、砂砾岩 Q 通古尔组 大青山组 三面井组 徐尼乌苏组 上岩段 下岩段 五岩段 砖红色泥岩夹碎屑岩、局部夹钙质结核、石膏团块 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玢岩夹砾砂岩 长石砂岩、砂砾岩 生物灰岩、细砂岩、粉砂岩、变凝灰质砂岩、砾岩 石英岩、粉砂岩、灰岩 结晶灰岩、粉砂岩夹绢云石英岩 绿泥斜长片岩夹残玢变岩 长英片岩夹变质砂岩、含铁石英岩及石英片岩 绿泥阳起斜长片岩、绿泥斜长片岩夹残玢变岩 石英片岩、长英片岩、绢云长英片岩夹阳起斜长片岩 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夹黑云斜长片岩 N1t J3 J3d P1s S2χ2 S2χ1 Qnb5 Qnb4 Qnb3 Qnb2 Qnb1 >25 >619 >452 >1579 58 >405 1251 366 412 335 >88 中生界 上统 下统 古生界 中统 上元古界 青白口 系 白乃庙组 四岩段 三岩段 二岩段 一岩段 下元古界 宝音图群 长石石英岩夹混合岩、变粒岩、矽线黑云石英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 Pt1by 不详 其地层简表是在原白乃庙铜矿报告中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综合编制而成。
2、构造
本区地层构造复杂,在三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运动的不同特点,在本区划分出五个四级构造单元,自北向南分别为:乌兰塔勒褶皱束、温都尔庙褶皱束、察汉敖包褶皱束、白乃庙褶皱束、满都拉土褶皱束。
根据区内地层间存在的较大角度不整合等特点,说明本区构造运动主要有四期;即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其中华力西期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是该区
13
主要褶皱期。
东西向构造是区内发育的主要构造,其中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在区域南北向应力的挤压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东西向的褶皱、挤压破碎带,逆冲断层、片理化带,这是本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北东向构造是东西向构造的配套扭裂发育起来的压性、压扭性断裂,多生成于燕山期,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喜山期运动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以及与其相伴随的断裂构造。
纵观本区构造运动,一般都反映出长期性、阶段性和继承性活动的特点。 3、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种类繁多,自超基性至酸性岩都有,以华力西期侵入岩为主,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于西北部及南部。中部出露以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燕山期的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多呈脉状或小岩株零星出露。喜山期岩浆活动主要为沿断裂喷发的玄武岩。
4、变质作用
由于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致使白乃庙地区从元古代到古生代地层遭受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特别是加里东期构造运动使白乃庙组及其早期岩石普遍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各种片岩、石英岩、结晶灰岩等中低级区域变质岩。变质程度大部分为绿片岩相,局部可达绿帘角闪岩相。在一些断裂破碎带附近,岩石遭受片理化作用较强,形成一些动力变质岩。热力变质作用往往表现为矿体围岩蚀变,形成一系列与矿化有关的蚀变岩,并对成矿元素起到了一定的富集作用。
5、区域矿产地质特征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产分布基本受构造条件的控制,内生矿产与岩浆活动有成因上的联系,而岩浆岩的分布又受东西向深大断裂控制,所以矿产的分布也与有关的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有密切联系。外生矿产主要受古地理条件和沉积建造控制。
区内既有与成矿有利的海相火山岩地层,又有频繁的岩浆活动,再加上多期次的构造及变质作用,对矿产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区内已知矿产有:铁、铜、金、铬、锰、萤石、石灰岩等,矿产地四十多处,尤以铁、铜、金是本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具有一定找矿前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