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一定相同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物体做直线运动条件是受力为零,或者合力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而不是加速度不变,加速度不变物体可以是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故A错误。
B、当物体速度为零时,相对其所在的参考系是静止的,但是运动是绝对的,故不能说处于绝对静止状态,故B错误。 C、平抛加速度恒定为g,故速度变化量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定相同,故C正确。 ,由于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故
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
故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D错误。
8.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 C. 静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恒力做功的表达式W=FScos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物体受滑动摩擦力也有可能位移为零,故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也可以不做功,故B错误,A正确;
C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垂直,故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故C正确,D错误.
9. 2013年4月出现“火星合日”的天象,“火星合日”是指火星、太阳、地球三者之间形成一条直线时,从地球的方位观察,火星位于太阳的正后方,火星被太阳完全遮蔽的现象,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火星绕太阳运行的方向相同,若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火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约等于地球公转周期的 2倍,由此可知( )
B. 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D. 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会做功
A. “火星合日”约每1年出现一次 B. “火星合日”约每4年出现一次 C. 火星的公转半径约为地球公转半径的
倍
D. 火星公转半径约为地球公转半径的8倍 【答案】C 【解析】
因火星的周期为地球周期的2倍,故地球转一周时,火星转动了半圈,故一年内不会出现“火星合日”现象;只有等火星转动一圈时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直线上,故约2年出现一次,故A错误B正确;由故半径
,故火星的公转半径约为地球公转半径的
倍,故C正确D错误.
可知
,
10.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相同的木块A和B放在转盘上,两者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K倍,A放在距离转轴L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B. 当C. ω在D. ω在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开始角速度较小,两木块都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B先到达最大静摩擦力,角速度继续增大,则绳子出现拉力,角速度继续增大,A的静摩擦力增大,当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开始发生相对滑动. 当A所受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对A有:解得
,当,解得
在
,对B有
,
的的
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 时,绳子一定有弹力
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变大 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不变
,知
时,绳子具有弹力,B错误;角速度
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不变,C错误;当在
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A正确;当B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绳子开始出现弹力,
,B所受的摩擦力变大,
,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
一直增大,D正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1.如图所示的曲线是一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画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部分轨迹,他在运动轨迹上任取水平位移相等的A、B、C三点,测得△s=0.2m,又测得竖直高度分别为h1=0.1m,h2=0.2m,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m/s.
【答案】2 【解析】
【详解】在竖直方向上根据
所以抛出初速度为:
12. (8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所用小车的质量m=0.25kg,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则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把橡皮筋挂在小车上,使小车能在木板上匀速滑动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实验中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时应使连入铁钉间的橡皮筋形变程度相同,并使小车每次都从同一位置释放 D.在通过纸带求速度时,只要在纸带上选出一段清晰的点迹求出平均速度即可
(2)正确平衡好摩擦力进行实验时,在橡皮筋弹力作用下,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___ ___(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橡皮筋弹力对小车所做的功;若第一、三次分别用一条、三条并在一起的相同橡皮筋做实验,且每次橡皮筋的伸长量相同,则第三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______倍。
(3)下图是该同学在正确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的两个读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有画出来,A、B、C、D、E、F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1.87cm、4.79cm、8.91cm、16.92cm、25.83cm、34.74cm,则由纸带可知本次实验
中小车获得的末动能______J。
【答案】(1)BC (2)等于,3 (3)0.62 【解析】
【详解】(1)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实验中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时应使连入铁钉间的橡皮筋形变程度相同,并使小车每次都从同一位置释放;BC正确;
(2)正确平衡好摩擦力进行实验时,在橡皮筋弹力作用下,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等于橡皮筋弹力所做的功。若第一、三次分别用一条、三条并在一起的相同橡皮筋做实验,且两次橡皮筋的伸长相同,则第三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3倍
(3)相邻的两个读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有画出来T=2Δt=0.04s,可知由D到F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 则由纸带可知本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1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7°,表面光滑的斜面体,物体A以v1=6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的正上方,有一物体B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如果当A上滑到最高点时恰好被B物体击中。(A、B均可看作质点,sin37°=0.6,cos37°=0.8,g取10m/s)求:
2
(1)物体A上滑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2)物体B抛出时的初速度v2; (3)物体A、B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答案】(1) )(2)【解析】 【分析】
(1)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可以知道A的加速度的大小,再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求得运动的时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