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此题考查埃里克森,“繁殖-停滞”阶段中提到的繁殖感是指繁殖下一代的需要以及工作中成就感的获得。 17.【答案】错
【解析】考查童年期特点,进入童年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 18.【答案】错
【解析】考查认知风格的差异,题干描述的是整体性认知风格。 19.【答案】对
【解析】考查最新的 2018 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建议考生如果对于新的法条不了解的判断题都判断对,因为考官考查新法条的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对新法条宣传。 20.【答案】对
【解析】考查法规与道德的关系。 21.【答案】错
【解析】考查法规与道德的关系,和上一题目考查的内容一样。 22.【答案】对
【解析】考查教育法律救济渠道。 23.【答案】错
【解析】期末考试不属于《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规定范围。 24.【答案】错
【解析】权利是可以选择弃权的。 二、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考查夸美纽斯,但要注意与赫尔巴特之间的比较。C 选项描述的是赫尔巴特。 2.【答案】A
【解析】考察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的区别,形式主义强调古典语言、文学和古代历史、数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教学。 3.【答案】D
【解析】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德智体美劳各育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主要和辅助的关系。 4.【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5.【答案】C
【解析】这个题目就是披着没有学过的外衣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答案】D
【解析】考察人物与理论的对应。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7.【答案】A
【解析】考察教学评价按照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的分类,摸底考试属于诊断性评价。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8.【答案】D
【解析】考察德育方法,老师奖励小红花,关键词在奖励,所以属于品德评价法。 9.【答案】C
【解析】教学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 10.【答案】B
【解析】考察课外活动,B 选项的体育课属于课堂教学。 11.【答案】A
【解析】考察课程理论流派的区别,存在主义认为在确定课程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学生本人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12.【答案】D
【解析】课程管理在新课改中的体现是三级课程管理,把集权和放权统一在一起。 13.【答案】B 14.【答案】B
【解析】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15.【答案】D
【解析】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惩罚的强度达到刚能唤起所需要的行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为而又会消除不协调时是最理想的。《易经》也认为,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因此教师在做出惩戒规定时可以雷声大,但实际操作时要雨点小。惩罚应有分寸,不应使受罚者身心感到痛苦,只要他的心灵受到震动、思想上已有重视就可,更不应该有压制和逼迫的行为。惩罚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训导,不一定非得是冷峻的面孔、激烈的言辞,有时一个反唇相讥的幽默,一个严肃的表情暗示,就能春风化雨,风雨过后见彩虹。 16.【答案】A
【解析】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总结的学习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17.【答案】B
【解析】考察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知识水平与学习方法密切相关,优生采用的方法比较科学,而学困生则相反。差异举例:课文背诵,优生根据记忆规律高效记忆,学困生反复的死记硬背;解决难题,优生复习教材——独立思考——请教他人,学困生放弃或者问答案。2.学困生的教育措施:(1)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只要老师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真挚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要挖苦学生,不要对学生轻易下结论,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2)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能让学生因为成绩差而对学习失去信心,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城工作培养自信。(3)关爱宽容学困生,
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学困生一般是在家得不到温暖,在学校收到歧视,表现出满不在乎、反抗或者疏远,教师要用深情换真情,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爱他们,宽容他们,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这是转变学困生的最佳途径。 18.【答案】B
【解析】考察教师的角色,题干描述的是示范者、榜样者的角色。 19.【答案】A
【解析】考察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定时强化是 在固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刺激)(如每周进行的测验) 变时强化(不定时强化) 在一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但是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如随时测验)定比强化 在固定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得到强化(如计件工作)变比强化(不定比强化) 在一定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的到强化这个数量是不固定的(如赌博) 20.【答案】C
【解析】考察迁移的类型,低路迁移 low road transfer) 是指以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是通过在各种情境中的练习获得的,其发生几乎是不留意的,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思维的参与。 21.【答案】D
【解析】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监视策略主要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认知过程中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节,因而不同于对整个认知活动过程的监控。具体包括领会监控、集中注意及调节监控三个方面。领会监控策略能够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主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发现并及时进行补救。学习一份材料时,成功的学习者通常能够意识到自己哪里懂了,哪里还不懂,如果自己还不懂,问题出在哪里?是把握的信息不够,还是方法或策略不得当等。 22.【答案】B
【解析】考察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根据题干“善于交流沟通;团结同事,有较强的同理心”描述可知是以外部为参照的,是场依存的体现。 23.【答案】B
【解析】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规律,这是说明学习材料是不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发现学习。 24.【答案】A
【解析】考察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题干描述的关键词“反馈”是桑代克的效果律。 25.【答案】C
【解析】考察分化与泛化的区别,题干的描述类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现的是泛化。 26.【答案】D
【解析】考察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概括阶段: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同时,教师也总是希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学习过程必然有一个概括的阶段,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
必须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并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提取信息的机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原则。 27.【答案】C
【解析】考察奥苏贝尔的知识学习的分类,表征学习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代表什么。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28.【答案】D
【解析】考察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正负强化的区别,题干描述的是如果学生表现好就撤销一种厌恶的刺激,是负强化的表现。 29.【答案】C
【解析】考察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题干描述认为不论出资什么原因“不能私自购买盗版药”说明该阶段认为法律是不可以改变的,属于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0.【答案】C
【解析】考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辅导活动。 31.【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布置简洁、走动适当,都是在强调“少”所以是无意注意的减少。有强调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间的关系。 32.【答案】A
【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3.【答案】C
【解析】题干中年龄和能力的不同体现的是个体的差异性。 34.【答案】C
【解析】认知风格差异中的冲动型与沉思型之间的区别。认知风格的差异是考试重点考察内容。 35.【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高级规则的学习。 36.【答案】C
【解析】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惯性记忆,也是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System),又称技能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动作记忆是以操作过的动作、运动、活动为内容的记忆。如对学过的游泳动作、体操、某种习惯动作等的记忆。动作记忆是形象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操作过的动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