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案

一、地域系统研究法包括区域划分和类型划分

区划与类型研究的区别:

1,类型单位对特征的抽象概括而获得,存在于分布区中。

区域单位是具体的,个体区域。

2,类型单位等级越高,共同属性越少;

区划单位等级越高,包含的低级单位愈多,也愈复杂。

3,区划单位具有空间连续性和完整性;

类型单位则表现出分离的分布状态,常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4,每一级区划单位都属于一定的类型,都可以进行类型研究。

二、自然区划的分类等级系统

使用种、属、科、纲、型(门)等。

1,带:只有“带种”。

2,地区:两类指标网格法。所属大区、带。 3,地带:研究少。

4,省:按所属地带、地区和带的生物气候和地貌进行分类。

纵行指标:所属地带、地区和带; 横向指标:省的地貌分类。

第七节 自然区划调查和报告编写法 一、室内准备阶段 1,资料收集

2,编写文献资料目录 3,分析和整理资料 4,研究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 5,拟订考察路线和实地考察计划

二、野外考察阶段

1,野外考察:地带界线分布、地貌分异界线、土地结构的特征。 2,调查:有关单位。 三、室内总结分析 四、自然区划报告提纲举例

第四章 土地与土地单位

课时数:8课时

重点:土地单位的界定,地块、地段和地方的划分 难点:土地单位的界定

第一节 土地的科学概念与土地科学 一、土地概念源于实践 二、土地的科学概念 (一)、土地概念的内容 1,最显著的性质:

各种自然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定地段的综合自然特征。土地是一种自然地理综合体(地方尺度或局地尺度)。 2,有一定的范围和厚度:

随土地单位大小而变。

3,受自然规律制约:

地域分异规律,“因地制宜”。

4,自然历史的产物:

有其发生、发展过程和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

5,除自然属性外,还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涵:

人类活动和生产的场所和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过去和现在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许多特征是人类长期活动的产物,并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 (二)、土地与土壤的区别

土壤是土地的组成部分。

(三)、土地与生态系统的区别

土地包括三个组织水平:自然成分、整体的土地、社会经济属性。

三、土地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的土地研究

在农业生产中形成土地类型的概念。

《周礼》将全国土地分为五类: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

《管子˙地员篇》把土地分为渎田、丘陵和山地三大类,各大类之下又划分为25个小类。

我国把土地类型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研究,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始的。50年代后期自然区划推动土地类型调查和制图工作。80年代以来作为自下而上的地域划分,与自然区划加强了联系。在理论方面形成了景观生态和环境地貌两个研究方向。

2,国际土地科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展土地类型 和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 最早是从景观学开始的:德国的帕萨格、苏联的贝尔格、以后欧美等国。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学术界和决策界极其关注的问题。现在已认识到,LUCC与化石燃料燃烧的结果相当,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土地科学的研究内容

土地科学:土地的自然特征和利用现状及其动态、土地评价原理和方法、土地规划和管理方法及措施。 1,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土地类型学:土地的综合特征。 土地资源学: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土地利用学:土地利用状况、生产水平、空间配置及其影响因素等。 土地规划管理学:合理利用方向、合理配置、土地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土地信息学:土地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表达、应用和传播等。

2,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

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行政学、地籍学等。

第二节 土地单位的界定 一、土地单位界定的重要性

土地类型学是土地科学的基础研究。 个体单位:局地型;类型单位:抽象型。

二、土地单位系列:

1,土地单位系列的两大学派:

景观学派:着重以生物群落为主体来研究土地。

生态土地分类和生物自然分类。

地貌处境学派:着重以处境(地貌和基质)为出发点来研究土地、大多数土地研究者都属此派。

2,有代表性的土地单位系列

A,澳、英、南非协议的土地单位系统: 带。

土地元素、土地刻面、土地系统、土地区域、土地省、土地地区、土地

B,俄罗斯景观学派的土地单位系列

相、限区、地方、景观、省、地区和地带。

C,加拿大的生态单位系列 段。

生态元素、生态立地、生态地段、生态区、生态区域、生态省、生态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