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测到水平桩或轴线桩上,并画标高标记。
c.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坑底开挖宽度要通线校核,坑底深度经水平标高校核无误后,并把轴线和标高引移到基坑,在基坑中设置轴线,基础边线及高程标记。在垫层面上放出(弹墨线)墙或基础平面尺寸。
d.钢筋砼条形基础模板完成后,按设计图纸要求校核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在模板周边放出基础面的标高线,并用钉子标示(在竖向钢筋上用红漆油标示),墙、柱的轴线和边线标记,延长线引至基础边线外,方便施工复核。
e.基础施工完成后,把轴线引测至基础面,并按施工图放出有关的墙和柱等截面尺寸线,预留孔洞、管道、埋件等按施工图纸在相应的位置上放出有关的标示(包括标高和截面等几何尺寸)。
⑵、主体结构施工抄平放线:
a.结构平面的施工放线:根据已有控制网点的主轴线精确引测到各层楼上,特别是±0.00层的控制线传递到上一层楼面。再根据各层施工平面图放出相应的轴线及墙、柱、梁和各种洞口等的平面位置。
b.高程施工测量:各层墙接蹉、柱筋绑扎安装完毕后把水准点结合建筑物各层相应的标高引测至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再按施工图在墙、柱筋上相应位置标上梁(板)底及板面等的标高标记,在拆除模板后,把水准点标高精确引测到柱上并选择便于向上传递位置做好标记,作为向上传递的控制点,再根据施工图用钢尺量度传递到各层(要注意减少积累误差)。
c.先根据各层平面的轴线和各层建筑施工平面图,放出墙体的平面轴线、墙边线及门窗、洞口等位置。
⑶、装饰施工抄平放线:
a.室内装饰:根据建筑施工图弹出相应的全部墨线,包括脚线、墙裙线、顶棚顶高程线、梁底水平线、装饰线及窗台、门窗顶、压顶、楼梯步级等的墨线。
b.外墙装饰:要按图放出凹凸线、门窗顶、窗台线、立边线、装饰线、女儿墙压顶线等平直及大小的控制线。
c.外墙面的饰面材料应按块料的规格和设计要求的图案放出分格、分色、布料墨线及收边、收口、斜水等控制线,力求饰面缝线纵横畅顺。
d.屋面防水层、找平(坡)层等按图纸要求放控制线,并在其完成面上按图纸和规范要求,放出脊缝、顺水缝、饰面层收口及分隔缝的控制线。
4、沉降观测:
根据要求在一层框件柱上+0.5m处埋设沉降观测点(用φ18圆钢加工),纵向每15m设一个,每个转角处均设一个,要求埋没时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每增加一层荷载观测一次,结构阶段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再进行一次,装饰阶段每二月一次,竣工验收进行一次。以后每季度观测一次,直至结构稳定保修期满。每次观测从设在场内的基准点开始,做好记录,测完所有测量点,再回到基准点进行闭合验算。基准点设立注意离开建筑物沉降影响半径以外,以免基准点受到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基准点的设置应能观测到所有的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记录要随工程技术资料同部归档。
5、垂直度控制措施:
为减少垂直度误差,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⑴、提高外墙边线的精确度。钢尺测量时应采用固定拉力的方式进行测量。 ⑵、支模时,严格控制模板的垂直度,采取提高质量验收标准,严格要求验收手段进行控制。
⑶、砌筑施工时,除严格按规范施工及验收外,还应提高验收标准,采用经纬仪控制建筑物外墙各阳角的垂直度。
6、水平控制措施:
⑴、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时,采用拉通线或采取经纬仪检测其水平误差,同时在柱外侧采用经纬仪设置轴线及参考线,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吊线锤进行控制,以保证各轴线在相应
的直线上。
⑵、加强质量检测程序,即班组自检→项目质检员检查→项目部检查→报监理验评。 7、测量资料的整理:
⑴、测量人员严格按规程操作,经常进行仪器、观测点的检查、校验工作。项目技术科在每次测量放线后,立即进行复核,以便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同时做好记录工作。
⑵、测量必须与施工同步,及时整理留底存档,以便指导施工。需要经甲方、监理方和测控部门验收签字的测量资料必须在验收后马上办理签证,测量资料一个月总结检查一次。
三、±0.000以下结构主要施工方法:
1、±0.000以下结构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基坑挖土方→清理验槽→垫层→弹线→支模板→扎筋→筏板基础→基础墙体→上下水管线预埋→基础结构验收→回填土。
2、基坑开挖
⑴、基坑开挖时,上部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土。
⑵、基坑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在四侧或两侧直立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⑶、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施线→切线分层开挖→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氡含量检测等。挖土应自上分段分层进行,每层0.3m左右,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1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凸凹不超过1.5cm。在已有建筑物侧挖基坑应间隔分段进行,每段不超过2m,相邻段开挖应等已挖好的槽段基础完成并回填夯实后进行。
⑷、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
⑸、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挖方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并应避免在已完基础一侧过高堆土,使基础、墙、柱歪斜而酿成事故。
⑹、基坑时挖完后应进行检测验槽,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
计要求不符时,应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3、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 ⑴、重点控制内容
因基础的厚度较大,连续浇筑的混凝土量大,应重点控制以下内容:
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的选用与合理的配合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合理组织浇筑顺序,防止产生冷缝。
混凝土浇筑后的内外温差控制,防止裂缝产生。先进体内测温方法及测温次数、时间是温差控制的前提。
养护:根据测温结果,及时确定养护方法并实施。 ⑵、施工方法:
混凝土供应:采用现场两台JZC350L自落式搅拌机搅拌,采用人塔吊运送。 浇筑顺序:整体由一端向另一端以斜面形式向前推进。
模板工程:筏板四周模板采用MU75机砖M2.5砂浆砌筑,下部厚度360,上部厚度240,内粉1:3水泥砂浆。
钢筋工程:筏板的底层和面层钢筋应按翻样单编号挂牌,对号绑扎,为保证钢筋位置
正确,用经纬仪将上部柱、墙的轴线引到面层钢筋上,并把墙、柱的插筋点焊到130×3定位架上。
工艺流程:土方开挖→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钢筋绑扎、管线敷设→隐蔽验收→混
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