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有三种溶液:①100g8%NaOH溶液、②100g8%NaOH溶液吸收CO2转化为Na2CO3溶液、③100g8%NaOH溶液吸收过量CO2转化为NaHCO3溶液,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与上述三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的硫酸的质量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
24.将3.0g的丙醇(C3H8O)和6.4g氧气充分反应后(反应物无剩余),生成3.6g的水、4.4g的二氧化碳和x g的M,则x的值为___;氧气和M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 七、探究题
25.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在制作时都需使用发酵粉,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最常见的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制作馒头用的发酵粉(白色粉末)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Ⅰ:碳酸钠; 猜想Ⅱ:碳酸氢钠; 猜想Ⅲ:_____。
(初步探究)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 pH=10.5,说明溶液呈_____性。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该反应可表示为易分解。 (2)参照实验: 加入稀盐酸 加入CaCl2溶液 NaHCO3稀溶液 产生气泡 无明显变化 Na2CO3稀溶液 产生气泡 溶液变浑浊 ;而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
(实验探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三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甲同学方案:如图,取适量发酵粉在铜片上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液滴出现,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甲得出结论:猜想Ⅱ正确。 乙同学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发酵粉加足量水后形成的无色稀溶液,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 ②再取步骤①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 乙得出结论:猜想Ⅲ正确。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气泡冒出 化学方程式_____。 该溶液中含_____。 丙同学方案:用如图所示,锥形瓶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和发酵粉,再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记录如表: 实验 编号 ① ② ③ 锥形瓶内物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发酵粉 质量/g a a a 最终得到 CO2 体积/mL V1 V2 V3 (实验结论)经同学们讨论,最终确认:该发酵粉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反思应用)
(1)同学们讨论时认为:甲同学方案不严密的原因是_____。 (2)乙同学方案中,实验①中加入CaCl2溶液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 (3)丙同学方案也能得到正确结论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
(4)制作馒头、面包时,将面粉发酵(产生有机酸),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面包松软。原因是_____。
(5)将12.0g该白色粉末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g,计算该白色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B D C C D D D A D C D A B 二、填空题 16.C 镁 锌 17.3Fe
nO3
1 R2O(或K2O) A
18.② ① ④ ⑤ ③ ⑥ 三、简答题
19.燃烧时提供充足的氧气(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散失热量,使温度达不到煤的着火点 BC C2H5OH+3O2
2CO2+3H2O
20.(1)314;(2)17:14:6;(3)4.8g
四、实验题
21. 漏斗 酒精灯 浓硫酸 搅拌,防止因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五、流程题
22.富集、提纯镁 MgCl2 19.0g. 六、计算题
23.6g 相等 三种溶液中所含的钠元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