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18精编版)

寻求答案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法找出答案,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所有的方法。

3.回顾解题过程,交流体会。

(1)自由回顾并说一说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体会:画图、列举、先假设再调整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分析和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要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组织学生回顾刚才解题的过程。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练一练。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选择一种方法找出答案。 介绍不同的方法及解题步骤。 检验。

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提示,选择一种方法找出答案。注意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检验结果的正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的第4、5题。 集体评讲,学生来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及时订正。

提醒学生在用列表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做到思路清晰有序。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练习五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转化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在不断练习和反思中,感受运用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了解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运用转化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转化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

问题的价值。

教学难点:用转化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转化和假设的策略)

2.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这两个策略的运用情况,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五第6、7、8、9题。 2.小组交流。

要求:小组中,每人选择一题说一说解题的要点。

第6题:结合画的图进行分析:要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可以通过上层放书的数量100本,及所对应的份数5,先求一份的量是多少,再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去思考,如把比转化成分数来解答。

第7题结合图引导思考:根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2∕3,可以想到相遇时货车行驶的路程也是客车行驶路程的2∕3,接着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并解答。

第8题先在图中表示出第二、三堆的白子和黑子。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可能在第二、三堆中把白子和黑子平均分,可让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特殊情况。)

结合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三堆中的白子合起来正好是完整的一堆棋子,也就是60枚,再加上第一堆中白子的数量。

第9题先假设两种球分别投中的个数,再通过试验调整找出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五思考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思考,独立解答。 4.课外了解。

第32页“你知道吗”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渗透国情教育,并思考解决。 三、综合练习

1.根据下面给出的信息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4

1(2)、黑兔只数是白兔的。

5你能用倍数和分数来表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还可以得到哪些量之间的关系。

[以学生的训练为主,注重口述解题思路的训练,让学生理清关系。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以的视点与感悟对数学方法和解题策略进行提炼、加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只列式,不计算

(1)在校园艺术节展示活动中,参加合唱队的男生有20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为4:5,合唱队有女生多少人?(至少两种方法)

(2)超市里有白糖和红塘480千克,红塘重量是白糖的3/5,红塘有多少千克?(至少两种方法)

学生练习(让学生把不同的方法全板书在黑板上) 3.补充条件,口头列式

(1)在“绿色环保行动”中,三、四年级回收旧电池节数的比是3:4,---------------------------,三年级回收了多少节电池?

(2)下面错误的算式是( )

学校象棋兴趣小组有42人,围棋组的人数与象棋组人数比是5:6,两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A、42÷63(5+6)

B、解:设一共有x人。 42:x=6:(5+6) C、4236/5+42 D、4235/6+42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长是宽的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加工一批零件,第一次完成的个数与零件的总个数比为1:4,如果再加工15个,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地2/3,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5)把35厘米长的圆柱体按3:1截成了一长一短的两个小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30平方厘米。截成的较长的小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比例

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交流共享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