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3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试一试”。 (1)让学生读题后交流算法。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集中评讲。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1)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2)让学生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3)对照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表示的意义,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1)提问: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怎样求体积?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先求圆柱的底面半径,再求出体积。 (2)学生练习。
(3)教师小结,提醒计算过程要仔细。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柱的体积(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4~7题。 这四题都是有关圆柱体积的练习。
第4题:求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大。 第5题:要求保温茶桶是否能盛150千克水,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第6题:要求1枚1元硬币的体积,可以先求出50枚1元硬币的总体积。 第7题:(1)以长为圆柱的底面半径,宽为圆柱的高;(2)以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为圆柱的高。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8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容积?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 第(1)、(2)小题独立完成。
第(3)小题: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是求什么?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2题。
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些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要求做蛋糕盒要用多少硬纸板,是求什么?
用彩带捆扎这个蛋糕盒至少需要彩带多少厘米?是求什么? 动手操作:所用的彩带是几个高?几个直径?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4题。
这个大棚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哪些地方需要塑料薄膜?它的空间大约是多少与什么有关?
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5题。 长方体和圆柱的什么相同? 已知体积和高,怎么求底面积?
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6题。
要求水面的高度,需先求出什么?知道体积如何求高? 5.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思考题。
下降4厘米水的体积就是8厘米钢材的体积。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根据上升9厘米的水的体积就是钢材的体积,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即钢材的体积。 四、课堂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