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监控管理不严,以致在饲料中滥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产品加工中的不卫生、不规范等情况都在水禽产业中时有发生,使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悬在水禽产业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
五是水禽饲料营养研究滞后,饲料转化效率不高,加上从事水禽养殖的人员年龄老化,技术水平较低,直接阻碍了水禽产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及生产效益的提升。
2、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是依靠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大和江苏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技术力量,加强对我国自主化地方良种北京鸭、青壳系列蛋鸭等的纯种选育、提纯复壮、新品系培育等的支持,促进优质种群和高产配套系规模的扩大,使其增加优中选优的机率。
二是探讨一年内饲养五茬肉仔鸭,提高鸭种蛋的利用率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解决年生产五茬优质肉仔鸭饲养技术,为规模化、高效质优养鸭提供配套技术模式。使我市养鸭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保种场、育种场和良种繁殖场,使水禽育种走向良性循环,保证地方性良种的普及和推广
三是一定要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控工作,一是真正建立起水禽疫病的防预监控体系,加大对防疫人员的培训、指导、考核力度,对于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和农户要定期抽查,不仅要检查其防疫设施条件,而且要检查免疫程序和措施的执行情况;二是要加大免疫密度,提高免疫质量,加强免疫执法,确保免疫效果;三是加强活禽、禽肉、禽蛋的产地检疫和产地标识,防止在活禽及禽产品流通中的疫病传染,增强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和疫病防控意识,防止疫病异地流行。建议本项目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如:肉
13
仔鸭采取舍饲与种草轮牧工艺,舍饲采用网上或笼养填饲育肥,全期配合饲料,种草养鸭,种鸭地面垫料平养等技术。
四是这些风险因素要靠项目建设增强实力来化解。根据可行性研究结论,建议南通滨海园区社管局和相关部门能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落实土地使用计划,精心设计组织实施,争取项目早日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南通滨海园区农业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希望政府能在水禽养殖场的建设用地指标批准、标准化养殖建场和环境保护、污染处理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植,以保证水禽产业向现代化、工厂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户补贴机制,保证产业发展低谷期的水禽养殖。
14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建设背景
1、充分挖掘资源丰富品质调整产业结构
我市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市,近年来正逐步向畜牧业强市迈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持续繁荣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我市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但我市畜牧品种缺少水禽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十一五”期间,我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量稳中有升,但目前我市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能力差,绝大多数畜产品都是以最传统的产品方式进入市场,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优质产品规模小没有品牌效应,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难度较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产加脱节,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但是先进的养殖模式仍在探索中,与现代牧业生产方式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畜禽粪污处理能力较低,饲养管理粗放,产出功能差、效益低,仍是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正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在南通滨海园区开展水禽养殖和加工---绿色蛋鸭养殖和深加工项目,在产业结构上填补了南通规模化养殖水禽品种,在养殖模式上采用最新的生态健康技术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符合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利益要求。
15
2、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打造绿色品牌
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西接泰州、北靠盐城,形似半岛。 南通滨海园区(通州湾)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三角核心区,位于江苏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是南通沿海前沿区域承南启北的中心节点。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的相继贯通,园区已全面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和经济圈,是中国沿海承南启北的中心节点,是长三角又一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本项目位置属于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河沟成网,宜发展水产养殖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当地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这为野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条件。南通在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中,属东部森林农业区中的南区,水热条件好,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在南通市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生产,一是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又能利用滨海园区的“蓝天黑土、地净田洁”生产绿色无公害鸭产品。我们要对子孙万代负责,就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提倡发展多种经营,上述都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大环境经济发展上的需要。该项目区是一块没有污染的土地,天空一片碧蓝,水系碧波荡漾。为该项目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良好的产地环境、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野生自然资源。
绿色食品鸭蛋、肉鸭生产,由于其生产无公害化,使其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因而开始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发展势头呈稳定上升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发展绿色食品,为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作出自己的贡献。1994年,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