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

查出错时,应仔细检查有关的图形和数据文件,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第三节SATWE结构内力与配筋计算

选择SATWE主菜单的第二项<结构内力,配筋计算>,显示SATWE计算控制参数对话框如图,通常程序默认的计算项目,即带“√”的项目都应选中。 3.1吊车荷载计算

当设计工业厂房需要考虑吊车作业时应选择此项,并应在PMCAD建模时输入吊车荷载,程序初始值为不选择。 3.2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通常基础与上部结构总是共同工作的,从受力角度看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SATWE软件不仅可以向JCCAD基础软件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还能将上部结构的刚度凝聚到基础上,使地基变形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

当基础设计需要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影响时,选择<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项,否则不选。程序初始值为不选。 3.3层刚度比计算

(1)剪切刚度,是《高规》附录E0.1规定的,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转换层结构刚度比计算,及地下室嵌固部位的刚度比计算。

(2)剪弯刚度,是《高规》附录E0.2规定的,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的转换层结构刚度比计算。

(3)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是《抗震规范》3.4.2条、3.4.3条和《高规》4.3.5条规定的,适用于没有转换结构的大多数常规建筑,也可用于地下室嵌固部位的刚度比计算,这是程序默认的层刚度比计算方法。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三种刚度比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各不同,计算结果有时差异较大,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刚度比计算方法。一般来讲,常规工程选择第三种方法计算刚度比,对复杂高层建筑,建议多用几种方法计算刚度比,从严控制。

此外,SATWE软件是用刚度串模型计算高位转换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即将上部或下部结构各层的侧向刚度求倒数,得出位移后求和,再求倒数得到上部或下部结构的刚度和等效侧向刚度比,这与《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有所不同。 3.4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程序提供了两种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1)侧刚分析方法,是指按侧刚模型进行结构振动分析,这是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只适用于采用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假定的普通建筑和采用楼板分块采用平面内无限刚假定的多塔建筑。对于这类建筑,每层的每块刚性楼板只有两个独立的平动自由度和一个独立的转动自由度,“侧刚”就是依据这些独立的平动和转动自由度而形成的浓缩刚度矩阵。“侧刚计算方法”的优点是分析效率高,由于浓缩以后的侧刚自由度很少,所以计算速度快。但其应范围是有限的,当定义有弹性楼板或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时,其计算是近似的,会有一定的误差。 (2)总刚分析方法,是直接采用结构的总刚和与之相应的质量矩阵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这

45

是详细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可以准确分析出结构各楼层各构件的空间反应,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可以发现结构的刚度突变部位、连接薄弱的构件以及数据输入有误的部位等。

“总刚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析有弹性楼板或楼板开大洞的复杂建筑结构,不足之处是计算量大,因而速度稍慢。

对于没有定义弹性板或没有不与楼板相连构件的工程,“侧刚计算方法”和“总刚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3.1.5线性方程组解法

程序提供了两种线性方程组解法,供设计人员选择使用及对比分析;

(1)VSS向量稀疏求解器,采用稀疏矩阵快速求解方法,计算速度快,但适应能力和稳定性差。

(2)LDLT三角求分解,采用非零元素下三角求解方法,比稀疏求解器计算计算速度慢,但适应能力强,稳定性好。 3.1.6位移输出方式

程序提供了两种位移计算结果输出方式:

(1)简化输出:计算书中没有各工况和各振型下的节点位移信息。 (2)详细输出:计算书中有各工况和各振型下的节点位移信息。 3.1.7构件配筋及验算

需要生成构件配筋计算结果时,选择该项,并设置配筋起始层号和配筋终止层号。 以上计算控制参数设置完毕,点取<确认>,软件按设定的参数进行计算分析。 注意:(1)《抗震规范》5.5.3条规定,“结构再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不超过12层且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可采用本节第5.5.4条的简化计算法;”SATWE程序可以自动进行12层以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简化弹塑性验算,计算结果再文件SAT-K.OUT中输出,考察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是否符合《抗震规范》表5.5.5的限制。

(2)如果建模时布置了次梁,还应执行SATWE主菜单的第三项

第四节 SATWE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

选择SATWE正主菜单第4项<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显示SATWE后处理对话框,分

46

为两页,分别是<图形文件输出>和<文本文件输出>,如图所示:

<图形文件输出>共有工15个选项,通过平面图和三维彩色云斑图显示计算分析结果, (文本文件输出)共有11个计算结果文件,详细提供了计算结果数据。

SATWE输出的计算结果可以分为四类:计算书、动态图形、静态图形和校验数据,分别叙述如下: 4.1、计算书

通过数字和文字等数据形式反应计算分析结果,设计人员应认真核对计算结果,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控制参数进行分析和必要的调整。下面对计算控制参数的分析与调整作详细说明,主要是位移比、层间位移比、周期比、层间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4.1.1位移比

规范规定:《高层规程》4.3.5条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得1.4倍。” 基本概念:位移比包含两项内容:

(1)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计算位移比仅考虑墙顶、柱顶等竖向构件上节点的最大位移,不考虑其它节点的位移。位移比可以用结构刚心与质心的相对位置(偏心率)表示,二者相距较远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效应较大,位移比是控制结构整体抗扭特性和平面不规则性的重要指标。

操作要点:位移比在<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DP.OUT)中输出,各楼层位移比为Ratio(X)和Radio(Y),本书例题X方向位移比,如图所示。

注意事项:(1)程序可以输出单向地震、双向地震、偶然偏心等工况下的位移比。设计人员应正确选用。

(2)程序仅输出位移比数值,不作是否超限判定,设计人员需根据规范规定自行判定。 (3)值得注意的是,规范规定位移比按刚性板假定计算,如果在结构模型中设定了弹性板或楼板开大洞,应计算两次,第一次抗震计算时选择<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按规范要求的条件计算位移比;第二次应在位移比满足要求后,不选择该项,以弹性楼板假定进行配筋等计算。

(4)对于体育场馆、特殊工业建筑、空旷结构、错层和越层等结构,由于其竖向构件高度不一致,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会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因此,对这类复杂的建筑结构不宜强行进行位移比控制。

(5)位移比是判断结构规则性的重要依据,对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6)高层建筑位移比计算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多层建筑可以不考虑。

(7)当结构层间位移角很小,例如一般结构结构弹性位移角小于规定限值的l/2,复杂结构和高层结构弹性位移角小于规定限值的l/3,位移比可以适当放宽,如放大20%。

(8)位移比不满足要求的原因,往往是结构平面不规则,刚度布置不均匀,结构上下层刚度偏心较大等,解决办法主要是改进设计,使结构规则,刚度均匀。 4.1.2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层间位移角)

47

规范规定:《抗震规范》5.5.1条和《高层规程》4.6.3条规定,“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宜符合以下规定”(略)。

《抗震规范》5.5.1条说明规定,“第一阶段设计,变形验算以弹性层间位移角表示。” 基本概念: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简称层间位移角)是控制结构整体刚度和不规则性的主要指标。限制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层间位移角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受力构件出现裂缝或裂缝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二是保证填充墙和各种管线等非结构构件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伤。

操作要点:各楼层层间位移角和全楼最大层间位移角都在<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DP.OUT)输出,各楼层层间位移角为Max-Dx/h和Max-Dy/h。如图所示。

注意事项:(1)程序输出层间位移角数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由设计人员判断。 (2)层间位移角和位移比一样,也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 4.1.3周期比

规范规定:《高层规程》4.3.5条规定,结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基本概念: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之比足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是结构扭转刚度、扭转惯量分布大小的综合反应。控制周期比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会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控制结构周期比的实质是,控制结构的扭转变形要小于结构的平动变形,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要求结构刚度布局合理,以此控制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激励振动效应不成为主振动效应,避免结构扭转破坏。

操作要点:周期比不能在计算书中直接查到,但在<周期、振型、地震力>(WZQ.OUT)文件中给出了计算周期比的原始数据,需要设计人员自行计算,如图

周期比计算方法如下:

(1)划分平动振型和扭转振型。考察各振型是平动系数还是扭转系数占主导地位(最好大于0.8,至少也要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平动振型还是扭转振型。从图示计算书可以看出,在所取得15个振型中,第5~14振型为扭转振型,其余为平动振型。 (2)找出第一平动振型和第一扭转振型。在平动振型和扭转振型找出周期最长的(一阶振型)为第一平动周期T1和第一扭转周期Tt。必要时还应查看该振型的基底剪力是否较大,考查该振型在(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中,是否能引起结构整体振动,局部振动周期不能作为第一周期。本例题第1和第5周期分别为第一平动周期和第一扭转周期。

(3)周期比计算。将第一扭转周期Tt除以第一平动周期T1即为周期比,考查其值是否小于0.9(或0.85)。本例题周期比为:0。1708/0.5854=02918,满足规范要求。

注意事项:(1)在结构符合刚性楼板假定时,周期比计算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进行;对于不适宜刚性楼板假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不宜考虑周期比控制。 (2)对于多塔大底盘结构,各个塔楼宜分别计算周期比。

(3)如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该结构扭转效应明显,对抗震不利,应进行调整。 (4)周期比调整原则:

1)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局均匀对称。 2)增加结构周边的刚度,方法如下: ? 增大周边柱、剪力墙的截面或数量;

4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