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

图2-11 45高温回火组织 图2-12 T10高温回火组织

由表2-1,表2-2知,淬火+高温回火后硬度与中温相比有所降低,这一阶段固溶体发生回复与再结晶,同时渗碳体颗粒不断长大,最终形成块状铁素体与球状渗碳体的混合组织,我们叫做回火索氏体。[14]45钢在淬火+高温回火后的硬度低于T10的硬度,淬火+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具有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力学性能。由图2-11,2-12可以知,45钢淬火+高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分布密集的渗碳体和铁素体,T10淬火后得到大量的呈现针状分布的马氏体,由于45钢淬火+高温回火得到的碳化物颗粒与T10较粗大,因此在硬度上低于T10淬火+高温回火后的硬度。[15] 3 结论

通常情况下回火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强度、硬度越低,塑韧性指标越高。

[16]

回火温度越高,材料越快能达到该回火温度的平衡状态,随着回火温度的升碳钢的机械性能是由其组织和成分决定的,而组织是主要由含热处理工艺决

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延性和韧性逐渐增高。

定的,当含碳量很低时,钢的组织中主要是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因此钢的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好,而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中的铁素体减少,珠光体增加,钢的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

淬火后经过回火,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防止使用时崩裂或者是损坏。

9

10

参考文献

[1] 吴小竹,朱震. 工程实习与训练[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2] 夏立芳.金属热处理工艺学.修订版[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刘贯军,郭晓琴.机械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 周根然.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 [5] 戴维斯.金属手册案头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6] 赵忠魁.金属材料学及热处理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7] 胡光立,吴锁春.钢的热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 [8] 周光万.金属工艺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 林江.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0] 刘云旭.金属热处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11] 戴起勋.金属材料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 张万昌.热加工工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 王建安.金属与热处理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14] 徐祖耀.马氏体相变及马氏体[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5] 张宝昌.有色金属及热处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16] 毕凤琴,张旭钧.热处理原理及工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11

致谢

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四年的学习生活,感受颇深,收获丰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导师刘贯军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

感谢给我提供参考文献的学者们,谢谢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使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了参考的依据。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感谢在我写论文期间他们为我所付出的一切。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河南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当然也经历过一些分歧,矛盾,但这会让我们的兄弟之情更加浓厚,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你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顺顺利利。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此时,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亲人给了我无言的帮助,是你们为我撑起一片天空,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