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业时,要坚持“严、全、细”要求。
即作业温度条件和标准要严,作业项目要全,作业工作要细。 (3)、严格控制温度力及其它附加力处于合理范围内。 (4)、加强线路结构,增强线路阻力和轨道框架刚度。
4.3.2一般要求
(1)、锁定轨温要准确可靠。实际锁定轨温是在设计锁定轨温增减5℃范围以内缩定的,若锁定轨温不准,则会直接影响维修作业的安全,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应力放散与应力调整。
(2)、缓冲区全部接头螺栓应经常保持拧紧达到规定扭力矩。 (3)、各种配件按规定设置齐全,无失效。 (4)、防爬设备齐全,无失效。 (5)、线路方向良好。 (6)、道床经常保持良好。
(7)、路基应无下沉、翻浆冒泥等病害
4.4无缝线路养护维修温度应力放散
无缝线路的应力放散与调整,是线路大维修工作的一项重要作业。无缝线路的铺设一年四季都要进行,这就必然要发生锁定轨温不在设计范围之内,夏季超出上限、冬季低于下限的情况。运营线路局部位移与变形,也是常见的事。这就决定了线路的大维修工作都应进行应力放散与调整的任务。
无缝线路的应力放散与调整,是把没有在设计允许的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的无缝线路,以及运营中锁定轨温发生了变化的无缝线路,经放散或调整后,重新锁定,使锁定轨温处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常用的放散方法有两种:
一是温度控制法,在合适的轨温范围内,使钢轨自由伸缩,充分放散钢轨应力,而后合拢锁定。锁定后重新设置防爬观测标记。如有测标,应
13
重新测量并记录初始读数。
二是长度控制法,是根据已知锁定轨温和放散计划锁定轨温,算出放散长度,这一长度即为放散时应控制的放散量。此法最好在封锁线路条件下采用拉伸器放散。
此法的缺点是:它的放散量是根据原锁定轨温算出的,其准确程度取决于原锁定轨温是否准确和有无变化,难以彻底充分地放散。
4.5无缝线路养护维修故障的产生及处理 4.5.1胀轨跑道及其处理
胀轨跑道是轨道丧失稳定时出现的线路变形。当温度升高,钢轨轴压力增大,线路缓慢的出现弹性弯曲,这种现象称为胀轨;当轴压力继续增大,超过临界后,线路突然在最薄弱地段鼓出带有明显的动态特征,这种现象称为跑道。
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得知,无缝线路的胀轨跑道的原因,不是温度力过高,就是线路阻力下降或线路方向偏差超限。 (1)胀轨跑道发生的一般规律
①胀轨跑道的主要原因是纵向力过大和道床阻力不足。温度力过大主要原因是锁定轨温下降或不准。道床阻力不足是由于各种扰动道床的作业引起的。
②约有90%的胀轨跑道事故发生于线路作业中间或作业后1~2天内。 ③胀轨跑道事故往往发生在晴天的下午2~6点。因为上午作业道床松动,工人在现场,如发生胀轨预兆,可作应急处理,而下午温度继续上升,线路继续变化,工人不在场即会发生事故。
④胀轨跑道事故多数发生在晚春及初夏。因为4~5月间开始大量维修作业,扰动道床,而且线路经过寒冬,局部钢轨可能有大量收缩,锁定轨温下降,存在应力峰。因此,晚春初夏遇有气温上升,较容易发生跑道。
⑤长轨铺于晚秋或冬季,气温较低,又未彻底放散应力时,容易发生跑道。另外,如冬季断轨修复或发生的重伤轨在冬季修复时,修复地点附
14
近容易在高温时跑道。
⑥跑道常发生在线路陡长下坡终端或列车制动地段,也常发生在平交道口、桥头及曲线头附近。
⑦跑道常发生于缺碴、扣件松弛地段,也常发生于线路方向、水平不良及波磨钢轨地段。
⑧曲线比直线容易跑道。曲线跑道常为向外的单波,跑道量较小;直线跑道常为S波,跑道量较大。
⑨跑道常发生在列车走行的时候,且常在货物列车的中后部开始。这是因为列车经过时产生横向冲击力,钢轨负弯矩部分道床阻力下降,且轨温上升等缘故。资料表明,一趟长大货物列车通过时,轨温可上升11℃左右。
(2)无缝线路胀轨跑道发生的原因
1、实际锁定轨温下降而导致温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