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三、论述题:

1、怎样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㈠ 社会学视角:互动与表演

米德认为角色扮演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互动,就是因为人们能够辨认和理解他人所使用的交往符号的意义并通过角色而预知对方的反应。此为”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是一种能够洞悉他人态度和行为意向的能力。这种角色扮演能力被米德称为“心灵”。

在心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我是成功扮演角色的关键。 在米德看来,不仅心灵和自我是人们互动的产物,社会结构本身也是人们互动和角色扮演的产物。

㈡ 理学视角:技术和手段 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扮演被认为是一种技术手段,是指将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法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社会心理学技术。(具体内容请自己归纳总结)

第六章 社会认知

一名词解释:

社会认知: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观察 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过程。

启动效应:最近使用的图式在接下来的不相关情境中再次被使用的现象。 首因效应: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

相似假定作用:人们往往根据一些外部的社会特征,判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似程度,甚至夸大这种相似性,并用假定的结论代替实际的认知结果. 。

光环效应: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那么他就可能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其实质是把各种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的特性予以叠加,统统赋予认知对象。

类化原则 *** 积极偏见*** 隐含人格理论*** 归因及归因理论:归因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是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理论。 二、简述题:

1、简述认知图示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2、通常会有哪些因素影响人的社会认知活动?*** 3、何为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中心特性作用?

在我们形成印象的时候,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就称为中心特性。热情和冷淡这两种特性是“中心”,这两个词的互相替换导致被试的印象出现显著差别。一个具体的特性是否是中心特性,首先取决于描述一个人的其他信息,其次取决于他人作出的判断。换言之,如果关于其他特性的信息很多,“热情”和“冷淡”的具体作用就可能被削弱。同样,当要求一个人对运动技巧做出判断时,“热情”和“冷淡”可能就没有什么特殊影响了。

4、加权平均模式的含义是什么? 加权平均模式:人们对他人身上计划特性会采取增加模式作出评价,而又根据平均模式去综合对方的所有特性。(安德森)

5、简述你所感兴趣的某一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海德的朴素心理学

在日常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对各种行为的因果关系感兴趣,极力探索人们行为的前因后果。导致行为发生的两种因素:一是行为者的内在因素,包括能力、动机、 努力程度等;二是来自外界的因素,包括环境、他人任务的难易程度等。当行为的原因被归因于行为者时,可以对其行为有较好的预测;而行为的原因被归因于外在的力量时,则难以对行为者的行为有好的预测。因此,对行为的预测与对行为的归因是密切相关的。

(2)维纳的归因理论

成功行为的决定因素分类:内在、外在维度与暂时和稳定维度 内在的稳定因素:能力 内在的暂时因素:努力 外在的稳定因素:任务难度 外在的暂时因素:机遇

在形成期望或预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