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自考教材课后复习与思考题(全版)

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中国共产党从一建立就十分重视运用报刊指导民众,指导工作。建国后,更是始终不渝地把传媒作为指导全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工具。

5、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的特点?

答: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

6、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答:一般说来,群众接受新闻传播是一件自愿的事。任何运用行政命令方式强迫群众接受新闻传播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而如果群众不愿意接受新闻传播,那么你的新闻报道再有指导性,也无法实现对群众的指导。因此,要发挥新闻传播的指导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形式组织新闻报道。一篇新闻报道在向群众提供某种服务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了某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排除了某些思想障碍,自然便体现出了某种指导性。所以,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指导,加强服务就是加强指导。服务得好,指导性就强;服务不好,指导性就差。

7、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发挥指导作用时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答:新闻媒介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就要坚持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通过经常的、有效的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人物、先进事物得到大力弘扬。同时,又引导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用科学理论、革命理想、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来塑造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8、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发挥指导作用时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担负着宣传、教育群众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应当是教育者,是先生,是为群众导向、指路的人。但是要想收到的好的教育和导向效果,当先生者,须先当学生,受教育者,须先受教育,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虚心拜师,诚心诚意地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讨教,并且自觉自愿地为他们服务,替他们代言,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9、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范围涉及哪些方面?

答:指导范围:指导舆论、指导工作、指导学习、指导生活。

10、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常用的指导方式有哪些?

答:思想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典型指导、鼓舞指导、警戒指导。

1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导向的含义是什么? 答: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导向的含义:运用各种新闻形式和手段,把握和控制好舆论的方向,并努力将其引导到符合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策略的方向上来,引导到符合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方向上引导到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方向上来。

12、 什么样的舆论才能称作“正确的舆论”?

答:正确的舆论: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

13、 如何理解“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33

答:舆论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但作为一种民众的共同意见,它却能代表人心的向背,预示政治的风云,关乎事业的成败,维系国家的兴衰。它靠着一种精神信念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调节社会的运行机制。舆论的导向是指对舆论流动方向的把握和引导。我国强调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所谓“正确的舆论”其含义包括: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 14、 新闻媒介在传播舆论方面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答:首先,新闻媒介可以反映和代表舆论。其次,新闻媒介可以扩散和放大舆论。第三,新闻媒介可以影响和引导舆论。

15、 如何识别“正确舆论”与“错误舆论”?新闻媒介应当如何对待这两种不同性质的

舆论?

答:正确舆论:是指那些体现了社会发展方向,反映了时代主流与本质,真正代表民心民意的舆论。这是一种积极的、进步的、建设性的、正义的舆论。

错误舆论:是指那些背离社会发展方向,逆时代潮流而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对立的舆论。大体可分为:片面舆论、极端舆论和反动舆论三种。

错误舆论虽然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区别,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对民意的歪曲和对事物的曲解,都会对社会、对人民带来消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待错误舆论,应当旗帜鲜明又有理有据地加以批驳,揭露其错误性质,指明其社会危害,肃清其不良影响,使其退出舆论舞台和社会阵地。错误舆论往往以“民意”面目出现,带有较大虚伪性和欺骗性,对错误舆论的批判要多用事实说话,要通过大量准确的事实和有力的论断来推翻错误舆论中不合逻辑、违背常理的推理和论证,以增强批判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批判错误舆论还要同传播和弘扬正确舆论结合起来,要做到扶正祛邪,以正压邪,确保正确的舆论占据主导地位和压倒优势。总之,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舆论环境中,新闻媒体及广大新闻工作者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大力扶持正确舆论,坚决批判错误舆论,努力形成主导性舆论的强势,营造一个有力的舆论环境。 16、 如何理解错误舆论在程度上存在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答:片面舆论、极端舆论和反动舆论。片面舆论是指舆论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不全面、不准确,仅仅根据自己的个人的好恶,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观察和判断事物所形成的观点和意见。属于人民内部性质。反动舆论是指舆论人完全站在反人民、反社会和反法制的立场观察和判断事物所形成的违背多数群众利益与意志的观点和意见。是与人民对立的。而极端舆论则是介乎人民内部与对立之间的性质,是可以朝两头转化的。是指舆论人不顾客观事实和实际效果,带着某种情绪和偏见观察和判断事物所形成的负面观点和意见。

错误舆论虽然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区别,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对民意的歪曲和对事物的曲解,都会对社会、对人民带来消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待错误舆论,应当旗帜鲜明又有理有据地加以批驳,揭露其错误性质,指明其社会危害,肃清其不良影响,使其退出舆论舞台和社会阵地。

17、 从我国新闻事业在舆论导向上的经验和教训,认识提高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水平的意

义? 答: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工作效果如何,除了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外,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艺术和技巧掌握得怎样,水平如何也是重要的条件。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艺术和水平高,就能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反之,则可能导致错误的舆论导向。

34

我国新闻事业在舆论导向方面也曾有过许多失误的经历,有过许多沉痛的教训。可以说,历史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许多重大挫折和失误,与新闻事业在舆论导向方面的失误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总之,舆论引导水平的高低,对舆论导向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大力提高舆论导向的艺术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事业在团结民众,稳定大局,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18、 要提高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水平应注意掌握哪些方法? 答:(1)关于运用新闻手段,靠雄辩的事实为正确舆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新闻手段的特点是以事实以依据,以事实作基础,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述来表达观点,进而形成舆论并影响和引导舆论。

(2)总揽全局,针对舆情,及时发表评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

在重大问题上,要适时地针对已经出现的舆情,及时发表评论,亮明立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以使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流动。

(3)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为社会舆论导向。

(4)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扶持正气,鞭笞邪恶,形成社会舆论的健康主流。 新闻媒体要从舆论导向的角度积极开展新闻批评,大力扶正祛邪,形成社会舆论的强大的健康主流。

(5)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度,防止“刮风”和大起大落,保持舆论的常态。 (6)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对待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应当热情关注,切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应该采取回避的做法。

(7)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出精品,创名牌,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 (8)各级各类传媒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新闻舆论的整体优势。

19、 为什么说新闻媒介可以起“空调机”、“排气阀”和“减压阀”的作用? 答: 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对待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应当热情关注,切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应该采取回避的做法。要善于发现热点问题。

20、 如何认识各级各类新闻传媒在舆论导向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答:各种新闻媒体由于行业和专业分工以及读者(听众、受众)定位不同,其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和报道风格自然会有差别,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新闻传播主动权,以便在新闻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必然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随着新闻市场的不断变动和调整,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

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不同媒体在宣传内容、报道手段、人员组成方面应当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汇成全方位、立体化和综合性的舆论传播和引导的体系和网络,组成舆论强势,以争取最佳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效果。 讲协调,讲合作,还要注意防止简单化、程式化和表面化,不要追求表面声势,不要搞“千篇一律”,不要搞“大轰大嗡”,不要刻意制造舆论“热点”,而要注意讲究实效,通过扎扎实实、富有创造性、带有鲜明特色的工作,使我们的宣传报道能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在舆论导向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35

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人,国家的新闻事业从根本上说都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和最终目的,而新闻事业的全部工作也要依*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来完成。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所在。

2、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是由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在其报刊工作实践中提出,并逐步确立和充实、完善起来的。

马克思在1842年主编《莱茵报》期间就提出关于人民报刊的思想,集中表达了他对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一些基本观点。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列宁除了强调党的报刊要反映工人群众的利益,充当工人群众的喉舌外,还格外强调党报工作要争取工人群众的支持。十月革命后,列宁时常提醒强调党和苏维埃报刊注意挑选和扩充工农通讯员,建立健全工农通讯员队伍,以便了解各地情况,保持同群众的关系。列宁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注入了新的内容,形成了对这一问题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毛泽东认为党报不但负有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使命,还担负着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的任务。他还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主张,要求党报工作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办好报纸,这是毛泽东党报工作群众观理论中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的新闻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工作传统,充实和丰富了毛泽东关于党报工作群众观的理论。

3、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同群众(受众)的关系? 答: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不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品质决定了它同人民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传受关系,更不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鱼水和血肉关系。

4、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坚持群众性原则的优良传统? 答: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不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品质决定了它同人民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传受关系,更不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鱼水和血肉关系。 它是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者和捍卫者,它总是把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和工作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始终自觉充当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开展工作,逐渐形成了坚持群众性原则的优良传统。

5、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加大群众性内容。传播内容适应群众的需要,及时让群众知晓时局的发展,了解事实的真相,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正确反映群众的情绪,充分表达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2)提倡群众性形式。报道形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3)实行群众性方式。贯彻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办好新闻事业。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实行专业人员和广大通讯员相结合。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坚持发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实行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1)充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2)坚持发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3)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3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