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西藏拉萨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预测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

A.同一种物质,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B.同一种物质,密度跟体积成反比 C.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D.不同物质,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2.一拥铜线,质量是89 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铜的密度8.9×103 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是( ) A.4m

B.40m

C.400m

D.4000m

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

A.向下并且向右移 C.向上并且向左移

B.向下并且向左移 D.向上并且向右移

4.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湖中的倒影 B. 隔着玻璃砖

C. 看木块台灯在镜中的像 D.月食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7.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 A.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8.以下关于热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锅里的水烧开后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C.在严冬,冰冻着的衣服也可以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

D.冬季天气寒冷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9.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10.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二、填空题

11.截至2018年3月31日,上海轨交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73×102 km,合_____m,一节地铁车厢的质量是5 031 kg,合_____t,乘坐上海地铁,平均每一站大概花费3 min,合_____s。

12.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填“倒立、缩小的实像”或“正立、缩小的虚像”)。

1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________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 .

14.如图,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甲房间壶嘴的上方_____较多,判断出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

15.在一个两端开口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

16.单位换算:500m=_____km,10min=_____s,500g=_____kg,5m/s=_____m/min。 三、计算题

17.小虎用不同的方式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小虎用电子秤测出盒装牛奶的质量为259.6g,喝掉一部分后,测其质量为172.8g,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部分补齐,测得其质量为247.8g,求牛奶密度?1;

(2)小虎在实验室利用天平和量筒测牛奶密度,将部分牛奶倒入烧杯中,其总质量为76.4g,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测量其体积为20mL,用天平测得剩余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54.2g,求牛奶的密度?2,牛奶盒上标注的净含量是250g,求整盒牛奶的体积(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18.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四、实验题

19.小月在研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这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式:m=______________ 体积V/cm3 质量m/g 10 30 20 60 30 90 40 120 50 150 60 180 20.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放大的箭头,若不调整箭头距离,应该把水珠变厚,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4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

2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将平面镜成像特点,请根据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透明玻璃板E、白纸C、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在竖立的玻璃板E前点燃蜡烛A,用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_____,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科学推理法”)

(3)移去蜡烛B,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时,A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并测量可以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一小段距离,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____移动(选填“向上”“向下”或“不”);如果将玻璃板不与桌面垂直,而是向蜡烛A倾斜,可以观察到像_____(选填“不动”、“位置偏高”或“位置偏低”)。

22.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的装置分别

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乙中的a、b两个图象,由图象可知:

(1)水的沸点为_____℃,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

(2)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a_____mb。

(3)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存在的两种情况,如图丙A、B,则图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3.如图,某同学用尺子作乐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有关.

(2)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4)在用尺子作乐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转化法”)

24.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