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考题

二、从安全系统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一)安全系统构成要素

1. 人

2. 物,包括机器和环境 3. 能量,体现在工艺上 4. 信息

(二)安全文化在事故对策中的作用

1. 3E对策

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三招:技术、管理和教育,称作3E。

(1)技术。要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保障,工艺本身的固有安全、本质安全,即安全防护、监控系统、煤矿瓦斯抽排放、通风等等,必须要靠相应的技术。

(2)管理。再好的装备,再好的安全技术,如果没有规矩,没有管理,事故照样发生。所以,要靠管理支撑安全保障、安全生产。

(3)文化、教育培训。技术和管理制度都有,但是企业安全上仍然没有根本好转的问题,就还要靠文化对策、教育培训来建设我们的队伍,解决人因素的问题。

2. 3P对策

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才能保障企业执行过程中的安全,才能预防企业事故发生。3P对策包括三个方面:

(1)事前预防。 (2)事中应急。 (3)事后重建。

第三讲 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

一、从历史学揭示安全哲学

(一)技术发展带来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安全与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有四个层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如下表:

1.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主要是指50年代时期强调的建筑系统安全、化工系统安全、矿山系统的安全等,当时的安全滞后于服务与生产。

2. 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是指把安全主动化了,强调的是安全建筑、安全化工。 3.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物、机器条件的本质安全;广义上是指人、物和机器的安全,人的本质安全是要解决人的意识、观念、态度、伦理、情感、道德、认知等层面的问题。

(二)安全理论发展带来管理方法论的变革

在安全理论的发展的进程中,安全理论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管理方法论。人类安全理论发展有四个阶段。

1. 低级的阶段--事故理论

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事故理论,是一种经验型的方法模式;它的核心策略是凭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感性生理本能的对策特征;是一种事后管理模式;但这种模式无法提升我们的安全保障水平。

2.初级阶段---危险理论

危险理论就是以危险作为安全工作的对象,通过制度来面对危险,来源于事故教训,用制度来保安全。这个阶段管理方法只能预防部分危险,没有发生过的事故就不会体现在制度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行业,比如石油化工易燃易爆、建筑业的高处作业、矿山作业等;它是一种缺陷管理模型。

3. 重拳出击阶段----风险理论

风险理论就是指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它是一种系统型的模式,是靠科学来预防风险。

★ 特点:超前预防型管理,具有预警机制,实行定量分级,全面、系统、科学性较强。

★ 缺点:管理标准高,实施难度大。 4. 高级阶段----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的核心方法是本质论,包括设备技术的本质、人的本质;它的核心处是新文化,用文化力、人本原则来保障安全。

二、从文化学认识安全哲学

文化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观念文化;第二,行为文化。不同的时期安全文化的观念特征是不同的:

(1)古代的安全文化在观念特征上是一种书面论,认为一切事故发生都是命中注定。 (2)近代的安全文化在观念特征上是一种经验论,是亡羊补牢的事后型。 (3)现代的安全文化在观念特征上是系统论,综合人、机、环、3P、3E的策略。 (4)未来所要追求的安全文化建设的特征是本质论,包括技术的本质等,更重要的是人的本质,比如人的意识、观念的树立、价值观、理念等,但这些需要靠我们长期的建设来实现。

三、人文思想的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领导者的安全思想

1986年9月18号上海二轻商贸大厦发生特大火灾,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就在这场大火之后,当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在10月13日的上海市消防工作会议上提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二)孔子思想的安全方法论

从孔子的思想,学习方法论来看安全的策略。一个社会、一个个人要进步需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 沉思--最高明的学习方法

生而知之,在安全上就是我们要预想、预知,要研究失误的规律,这是最高明的方法论。 2. 模仿--最容易的学习方法

模仿,简单的就是指用法规跟着别人走。比如过马路有一个闯红灯,大家就跟着走,这是最容易的,照着别人学。西方国家的HSE管理系统在中国使用收效甚微,原因主要是人,要使HSE管理体系发挥作用,必须结合不同的企业、行业、国情,消化后再运用,实现本土化,而不是简单的抄袭、模仿。

3. 经历--最痛苦的学习方法

“实践出真知”,对一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来说这是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去实践一项事故、触电.......,就无法做到安全生产。所以,在安全生产方面,主要是要把别人的实践当做自己的经验,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四讲 安全文化学基础

一、安全文化提出的背景

(一)安全文化的起源

{事件回放}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

到2006年,官方的统计结果是,从事发到目前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是绿色和平组织,基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随时可能死亡。因此,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官方统计的结果多了至少9万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

死亡人数:9.3万人 致癌人数:27万人 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

国际原子能机构分析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的行为出错造成的,小小的行为导致了灾难性事故发生。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针对这一起事故的分析报告里首次提出的安全文化建设。

(二)安全文化的根本

各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人因是安全之根本,就要对人的安全素质有一个全新的理解、认识。

人的基本素质包括:

(1)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

(2)根本素质: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理论道德和情感行为准则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