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4-36Gy;第二段采取面颈联合缩野(避开脊髓)+颈后电子线野加或者不加下颈前野(或采用双耳前野+全颈或半颈前野),予以14-16Gy,使鼻咽中心和颈部剂量达到50-52Gy;第三段设双耳前野(18-20Gy)加或不加颈局部电子线野(10-20Gy),使鼻咽中心剂量达到68-70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局部达60-70Gy。疗程结束时鼻咽肿瘤残留可加第四段肿瘤残存区局部野,予以8-10Gy。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遵从全靶区照射的原则;按靶区形状设计照射野,较好的保护了相邻的正常组织;使咽旁间隙以及上颈部得到充分的照射剂量。避免了面颈分野造成的剂量的热点落在后组颅神经的出颅点,照射采取同一体位,摆位重复性好。
11.试述鼻咽癌的诊断以及鼻咽癌的侵犯途径。 (1)鼻咽癌的诊断
a、病史:鼻塞、涕血、耳鸣、听力下降、颈部肿块病史的患者,均应作进一步的检查。并了解患者居住地、人种以及家族史。
b、体格检查 鼻咽间接镜、纤维镜发现鼻咽肿物,颈部淋巴结触诊、颅神经检查。 c、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鼻咽癌的主要依据,一般不主张行颈部肿物活检。 d、影像学检查:鼻咽、颈部MRI,腹部B超,胸部正侧位片,骨ECT等。 e、实验室检查:EB病毒的检测。 (2)鼻咽癌的侵犯途径 A、直接侵犯
B、淋巴结转移 C、血行转移
12.试述鼻咽癌出现眶上裂综合症时受累的颅神经及临床表现。
眶上裂综合征: 眶上裂是Ⅲ、Ⅳ、Ⅴ1、Ⅵ脑神经出颅处,有肿瘤侵犯时上述脑神经可有部分麻痹发展到全部且完全性麻痹,出现复视、眼球活动障碍或固定伴轻微眼球外凸(全部眼外肌麻痹松弛所致)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光放射消失(动眼神经交感支麻痹)、V1支配区麻木触痛减退,多伴有明显疼痛。
13.论述喉癌放射治疗原则。
(1).早期喉癌(ⅠⅡ期)可首选根治性放疗。 (2).晚期病例可按计划作术前放射治疗。 (3).低分化癌或者未分化癌可首选放射治疗。 (4).晚期病例的姑息减症治疗。 (5).术后放射治疗的指针
a、手术切缘不净,残存或安全界不够。 b、晚期病例如T3,T4病变
c、广泛性的淋巴结转移,或者淋巴包膜受侵,或者转移的淋巴结直径超过3cm。 d、软骨受侵。 e、周围神经受侵。 f、颈部软组织受侵。
术后放射治疗的病例如有以下指针,造瘘口必需包含在照射野内。 a、病变侵及声门下区。 b、术前行紧急气管切开者。
c、颈部软组织受侵(包括淋巴结包膜受侵) d、气管切缘阳性或安全性不够。 e、手术切痕通过造瘘口。
14.试述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和照射范围,以及对目前照射范围的争议。 (1)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 公认的有:
原发肿瘤直径大于等于5cm; 皮肤或者胸壁侵犯; 原发肿瘤为多中心病灶; 切缘距离正常组织不足2mm; 腋窝淋巴结大于等于4个
另外,绝经前患者肿瘤位于内侧象限或中线且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在大部分治疗中心被认为有术后区域淋巴结放疗的指针。 争议集中的是T1-2腋淋巴结转移数目1-3枚
以及肿瘤位于内侧象限或中线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术后放疗指针。
(2)照射范围的争议 a、关于术后腋窝照射的争议
以往的原则是,对腋窝淋巴结阴性或1-3个阳性淋巴结者不予以腋窝照射,腋窝淋巴结大于等于4个予以腋窝照射。近年来一些研究认为改良根治术后或根治术后照射腋窝没有好处,对降低复发收益不大,不增加生存率而且会导致同侧上肢水肿,皮肤感觉异常,以及上肢乏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b、内乳淋巴结
尽管内乳淋巴结受侵率高,但是内乳淋巴结复发较为少见,以往的照射技术增加了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目前对内乳淋巴结有两个可行的方案:
不做内乳照射;改善照射技术,不增加心肺并发症。可采用电子线或电子线/X线混合照射,缩小照射范围
c、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
对胸壁、锁骨上的照射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15、试述近年来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作用和地位的变化(15分)
(1)乳房切除术后胸壁、区域淋巴结的放疗应用了半个世纪,地位因“全身疾病”理论提出一度下降,但是今年回顾了长期结果时认为术后放疗在控制局部疾病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2)虽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但是荟萃分析认为术后放疗仍可获得一定收益。 (3)随着保乳术的开展,大型前瞻性研究表明,乳房保留术加上全乳放疗术可以获得与根治术相当的长期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改善了生活质量。
(4)随着术前放疗的开展,对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前放疗提高手术切除率, (5)姑息性放疗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延长生存期,都发挥一定作用。
16.试述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原则。
脑胶质瘤是脑原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最难治疗的一类肿瘤,首先是在保护脑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常规予以放疗,有条件者综合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和耐药基因给予个体化的化疗。另外还可考虑其他辅助治疗。根据患者阶段性临床特点,实施上述治疗原则已体现个体化治疗。
(1)手术,可以提供病理诊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切除肿瘤,以缓解颅内高压,
如果肿瘤过大,过中线,部位深且手术困难,部分切除同时行外减压术,有利于术后放疗的实施。
(2)立体定向活检术,可用于因手术风险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者。
(3)放射治疗: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无论手术有无残留,术后均以辅助放疗; 对不能手术者或者患者拒绝手术,也可仅做单纯放疗; 放射治疗也可以作为复发的挽救治疗
(4)化疗:BCNU,CCNU,PCNU,替莫唑胺都可以提高疗效。 (5)其他治疗:基因、免疫治疗
(6)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主要是化疗,也可以再手术和放射治疗。
17.试述对小细胞肺癌预防性脑放射的看法
脑是小细胞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脑转移的发生率高达50%,多药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应用,长期生存率提高,脑转移的发生率设增加。
选择性PCI能够降低SCLC脑转移率。最近的研究表明,PCI可以降低脑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
脑转移率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PCI给予早,脑转移率有降低的趋势。
18.试述小细胞肺癌局限期的定义以及治疗原则。
小细胞肺癌的局限期指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有或者无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合并善良的胸腔积液,轻度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放化疗综合治疗是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基本模式。
(1)手术治疗:仅对临床分期T1-2N0患者,纵隔镜(PET/CT)检查阴性,选择肺叶切除,或纵隔淋巴结清扫取样手术。根据术后病理分期选择术后化疗或者放化疗。
(2)化疗/放疗综合治疗 推荐同时放化疗,若采用序贯放化疗,建议诱导化疗以两个周期为宜。
3. 局部病变不大但肺门和纵隔转移灶大不能手术的病人以放化疗为主。
19.试述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以及主要诊断依据。
(1)放射性肺实质的损伤可以在照射后数周或数月内出现肺充血和肺泡内的水肿,
(2)炎症细胞和内皮细胞等渗出物的脱落占据肺泡和影响气体交换。 (3)照射后的几周,肺间质水肿,胶原纤维形成,肺泡间隔增厚。 (4)病理性渗出导致放射性肺炎。
(5)Ⅱ型肺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损伤与肺炎的过程关系密切。Ⅱ型肺细胞对放射敏感,照射后引起表面活性剂的改变。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血管流灌注量的改变和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
(6)晚期肺损伤以纤维化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