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信评级基本理论

中国信用年鉴 资信评级

说明本次评级的过程和被评估对象的风险程度。评级结论分析部分包括定性分析内容和定量分析内容。评级报告分析应充分、准确、具体地揭示风险因素。

IV. 附录部分应当收录其他相关的重要事项,主要包括现场调研报告、被评级对象财务报表等。

(本节由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文洛供稿)

(四) 资信评级执业标准之国际比较

1、执业标准的重要意义

依据国际化标准(ISO)的定义,标准是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或者进入市场的要求。”标准是产业标准化的产物,标准的实质是一种经济或一个产业的秩序,是一种公共产品,代表公共利益。既然是一种公共产品,那么标准应该由公共或准公共部门提供,即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提供。作为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融合物,标准是资信评估机构以及所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涉及到评级机构利益、产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资信评估的执业标准就是由资信评估监管主体或行业协会提供的,具有强制性或指导性功能的行业运行规范和产品操作准则。它不但包括等级定义、评级标准等内容,更主要的是对评级程序、评级基本要素的规范,也涉及到评级机构信息透明度的问题。因此,执业标准既可以规范资信评估机构运作程序和评级人员职业操守,也便于监管当局对评级业务的监督管理。资信评估行业的执业标准,既是资信评估的从业规范,也体现着资信评估行业的运作秩序。

从国际上看,在美国安然事件、世通破产、意大利帕玛拉特丑闻之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都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西方主要国家有关当局如美国国会、SEC,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机构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下的亚洲资信评估协会、美、英、法等国的会计组织等机构都纷纷出台了关于规范资信评估的建议,其目的在于加强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资信评估业的执业标准。

虽然中国资信评估业经过了十六年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是个相当幼稚的行业。2003年以来,在中央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方针指导下,资信评估业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资信评估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要真正发挥资信评级在信用风险度量、检测、预警和信用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改变当前评级产品影响力小、公信力差的局面,评级机构须在有关监管当局的统一指导下,

- 45 -

中国信用年鉴 资信评级

通过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借鉴国际上资信评估基本范式,跨越式的建立中国资信评估行业的执业标准,在整个行业范围内推行资信评级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以推动中国资信评估业的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2、国外评级执业标准的现状

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2003年4月29日,巴塞尔委员会在《合格的外部债务评级机构的标准》中,对外部评级机构规定了若干条标准:客观性、独立性、透明度与信息披露、资源以及可信度。

①客观性:信用评级的方法必须是严格的、系统的,并且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某种形式的检验。

②独立性:外部评级机构应该是独立的,不会迫于政治或经济上的压力而影响评级。 ③透明度与披露:评级机构所采用的基本评级方法应该对外公开。 ④资源:评级机构应当有足够的资源,确保提供高质量的评级结果。

⑤可信度:除了上述标准外,验证评级的可信度还包括独立主体(如投资者、保险人、贸易伙伴)对于外部评级的依赖程度,评级机构是否建立了防止机密信息被不当使用的内部程序等。

2) 国际证券机构组织(IOSCO)

2003年9月25日,国际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