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制动管充气增压时,主活塞带动滑阀、节制阀一起下移,到达下方的极端位置,形成充气缓解位。此时的通路有: (1)工作风缸充气:
制动管压力空气→滤尘器→主阀安装面L孔→滑阀座充气孔l2→滑阀充气限孔g1→滑阀室→主活塞下方g2孔→主阀安装座面g孔→工作风缸
→主阀体顶面g2孔→充气阀模板下方 (2)副风缸充气:
制动管压力空气→滤尘器→主阀安装面L孔→主阀体顶面L1孔→主活塞上方主阀上盖L11孔→顶开止回阀→止回阀上方f1空腔→充气阀f2空腔→被工作风缸压力顶开的充气阀→主阀体顶面f3孔→主阀安装面f孔→副风缸
→均衡阀上方f4空腔,以备制动时向制动缸充风
→增压阀套径向孔f5空腔,以备紧急制动时向容积室增压 (3)紧急室充气:
制动管压力空气→紧急安装面孔→滤尘网→紧急活塞→紧急活塞下方空腔→放风阀导向杆下方→放风阀杆下方空腔,是放风阀关闭
→中心孔(限孔Ⅲ)→紧急活塞杆上部径向缩孔(Ⅳ)→紧急活塞上方空腔→紧急阀安装面孔→紧急室,为紧急制动做好准备 (4)容积室压力空气排向大气
容积室压力空气→增压阀下部空腔→滑阀座容积室孔→缓解联络槽d1→作用部排气d3→大气
(5)制动缸压力空气排向大气
制动机压力空气→主阀体暗道→均衡活塞杆中心孔→d5→d6→大气 均衡活塞上方压力空气→经缩孔Ⅱ— 均衡阀杆上方压力空气→经顶面z4孔→一起流向空腔z3→d5→d6→大气 (一) 常用制动位
当制动管常用制动减压时,主活塞在两侧压力差作用下分阶段带动节制阀、滑阀上移,最后到达上极限位置,形成制动作用。在主活塞上移过程中,先后产生两阶段局减作用。
1.第一段局减作用
当制动管常用制动减压时,工作风缸的压力空气来不及向制动管逆流,当主活塞两侧形成一段压力差后,能克服受压缩稳定弹簧的反力、自重以及节制阀所受到的摩擦阻力而上移,直至主活塞杆下肩与滑阀接触而止;因滑阀与滑阀座之间静摩擦阻力较大,滑阀未动,形成第一段局减作用。
第一段局减通路:制动管压力空气→滑阀座制动管局减用孔l3→滑阀局减孔l6→节制阀局减联络槽l10→滑阀局减室孔l7→滑阀局减阀孔ju1→主阀安装面局减孔ju→局减室
→缩孔Ⅰ→大气
同时节制阀关闭了滑阀上的充气限制孔,截断了工作风缸到制动管的逆流通路,露出了滑阀上的制动孔r1,为制动作用做好了准备。 2.第二段阶段局减作用以及制动作用
1第一段局减作用使主活塞上、下两侧迅速形成更大的压力差,此压力差能克服滑阀与滑阀座之间的摩擦阻力,推动主活塞带动节制阀、滑阀上移到上限位置,即制动位。第一段局减通路被滑阀切断,一段局减作用结束,第二段局减作用与制动作用同时产生。主活塞带动滑阀、滑阀上移到制动位后,沟通如下通路:
(1) 第二段局减通路:制动管压力空气→局减阀→制动缸。 (2) 容积室充气:工作风缸压力空气→增压阀下部→容积室。 (3) 制动缸充气:容积室增压后,其空气压力推动均衡活塞上移,顶开均衡阀,副风缸压力空气→均衡阀口→制动缸。
紧急阀作用
制动管施行常用制动减压时,紧急室压力空气经紧急活塞杆上端口、轴向缩孔Ⅲ向制动管逆流,即紧急活塞杆上端脱离阀盖,紧急活塞杆下端不接触放风阀,以保证常用制动的安定性。
制动保压位
当制动管停止减压而保压时,主活塞上侧的制动管压力保压,由于作用部仍处于制动位,工作风缸继续像容积室充气,容积室压力上升,制动缸压力也随容积室压力上升而上升,工作风缸压力继续下降,即主活塞下侧工作风缸压力继续下降。当主活塞上、下两侧空气压力接近平衡时,在主活塞及节制阀的自重及稳
定弹簧伸张力作用下,主活塞带动节制阀下移,滑阀不动,主活塞杆上肩部与滑阀上端面接触而停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