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与会计记录。
3.何为授权审批控制?它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按照授权审批的相关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授权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授权要依事不依人,不可越权授权,适度授权,以监督为保障。
审批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不得越权审批,不得随意审批。
4.何为会计系统控制?它的内容包括什么?
答:会计系统控制是指利用记账、核对、岗位职责落实和职责分离、档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序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选择、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确定、文件和凭证控制、会计档案保管控制、组织和人员控制以及建立会计岗位制度。
5.何为财产保护控制?它的具体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财产保护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具体控制措施包括财产档案的建立和保管、限制接近、盘点清查、财产保险。
6.什么是预算控制?全面预算的作用有哪些?
答:预算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全面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2)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3)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4)有利于实现制约和激励。
7.全面预算的流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应注意的风险有哪些? 答:全面预算流程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阶段。
(1)预算编制阶段。预算编制是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具体落实以及将其分解为责任目标并下达给预算执行者的过程。在此阶段应该注意的风险是: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
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2)预算执行阶段。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的核心环节,预算执行即预算的具体实施,它是预算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在此阶段应该注意的风险是: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3)预算考核阶段。预算考核是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部门或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将预算的评价结果与预算执行者的薪酬相挂钩,实行奖惩制度,即预算激励。在此阶段应该注意的风险是:预算考核不严也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8.何为运营分析控制?它的具体分析方法有几种?
答:运营分析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具体方法包括:
①比较法,是运营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有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 ②比率法,亦称财务比率法,主要用于财务报表分析。
③趋势分析法,即根据企业连续若干会计期间(至少三期)的分析资料,通过指数或动态比率计算,比较研究不同会计期间相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④因素分析法,即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计算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来说明财务指标前后期发生变动或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⑤综合分析法,即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的指标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以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9.何为绩效考评控制?实践中存在几种绩效考评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绩效考评控制是指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实践中存在三种绩效考评模式:
(1)会计基础绩效考评模式。主要特点是采用会计基础指标作为绩效考评指标。 (2)经济基础绩效考评模式。主要特点是采用经济基础指标作为绩效考评指标。 (3)战略管理绩效考评模式。主要特点是引入非财务指标并将评价指标与战略相联系。
10.绩效考评系统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答:一个典型的绩效考评系统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报告等基本要素构成。
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评价目标是绩效考评系统的指南和目的,它决定了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标准的设置、评价方法的确立和评价报告的编报。评价目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又分解为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即评价指标反映评价目标的具体内容,评价标准反映评价目标的具体水平。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相互影响。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是形成评价方法的基础,其类型的选择会影响评价方法的确立。评价方法不仅是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具体运用,而且是对实际业绩是否达到评价目标的判断过程和处理过程。评价报告是整个绩效考评系统的输出信息,是对绩效考评系统其他要素的最终反映和综合体现。当然,评价报告的深度、广度与可信度要取决于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11.何为合同控制?它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哪些?
答:合同控制是指企业通过梳理合同管理的整个流程,分析关键风险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合同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的整个过程。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案例分析:
1. 从内部控制活动角度分析公司缺陷
分析提示:
(1)违背了授权审批控制中的“三重一大”制度。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2)没有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公司进行融资、投资等大额资金活动应该编制相应预算,统筹规划,控制风险。
(3)会计系统控制不到位。会计账簿等会计档案应该由专门的档案部门管理。 ?考虑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预算编制和审批、合同的签订和审批、存货的保管和记账),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刚性、执行不力,合同实施过程中未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存货入库环节会计系统控制不健全
2. 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评价目标的确定方面,尽管该方法从不同方面关注了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忽略了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来认识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因而可能导致不能准确地确定提高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关键动因。
②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方面,该方法没有具体说明如何选择特定的绩效考评指标。另外,非财务评价指标的设计和计算也是一个难题。
③在评价方法方面,该方法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单个指标的计分方法、权重的确定容易产生问题。
第六章
1.什么是内部报告?它有什么作用?
答:内部报告,亦称内部管理报告,是企业在管理控制系统中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以定期或者非定期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各种图表和文字资料的总称。这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最普遍的信息传递形式。
作用:
(1)可以为管理层提供更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为管理层合理有效地制定各种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
(2)内部报告还可以反映检查和反馈管理层决策的执行情况,帮助管理层监控和纠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2.内部信息传递中及时有效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预测性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答:及时有效性原则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必须做到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数据搜集,尽快进行信息加工,形成有效形式并尽快传输到指定地点和信息使用者。有二重含义:一是搜集信息及时;二是报送及时。
反馈性原则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相同口径的信息能够频繁地往返于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之间,把决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信息使用者,帮助信息使用者证实或者修正先前的期望,以便其进一步决策的活动。有二重含义:一是要建立多种渠道,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二是用户要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恰当地调整决策。
预测性原则是指企业传递和使用的经营决策信息需要具备预测性的功能。此项功能在于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进而在差别中减少不确定的信息。 有二重含义:一是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未来信息;二是预测信息与未来的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同时还要注意排除过多低相关的冗余信息。
3.内部信息传递时,编制及审核内部报告环节的主要风险有哪些?有什么相应的控制措施? 答:主要风险点具体可细分为以下方面: (1)内部报告内容不完整或难以理解。 (2)内部报告编制不及时。 (3)未经审核即向有关部门传递。 相对应可采取的控制措施是:
(1)及时取得指标计量信息,获取符合分析模型要求的信息,确保报告信息完整性。提高人员出具内部报告的能力,使报告的可理解性更强。
(2)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敏感性以及工作能力,确保内部信息报告编制及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