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题
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指导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以及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2、审判公开:就是指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除法律禁止公开的以外,一律要公开进行。
3、两审终审制:指的是一个刑事案件最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诉讼即告终结的原则。
五、简答题
1、答:包括:(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依靠群众原则;(5)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各民族公民,无论是作为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这就是说各民族的诉讼参与人都有权用本民族语言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有权用本民族的文字书写有关的诉讼文书。
(2)如果诉讼参与人不懂得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必须为他们指定或聘请翻译人员。
(3)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司法人员的诉讼活动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司法机关应当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布告以及其他有关的法律文字。
3、答:本原则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在任何诉讼程序中,司法机关都必须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对于任何诉讼参与人的每一项诉讼权利,都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和方式予以限制和剥夺。
(2)司法机关必须采取办法便利诉讼参与人行使其诉讼权利。如告知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具体内容,说明行使权利的注意事项。又如,制止直至依法制裁侵犯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行为,为诉讼参与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保障。
(3)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未成年证人、未成年被害人(以下简称为未成年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要给予特殊保护。
(4)诉讼参与人有权控告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这是诉讼参与人用以保障自己诉讼权利的权利。
4、答:《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了不公开审判的两类情况作为公开审判的例外:一是一律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包括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二是一般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即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原则上不公开审理,必要时,经过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公开审判,但应掌握好旁听人员的范围。
六、论述题
1、答: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三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按照法律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完成各自的诉讼任务的同时,既互相支持,又互相监督,从而完成整个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任务。
所谓分工负责,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按法律规定的职权去处理刑事案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所谓互相配合,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机关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的任务,而不得各行其是,互不通气,互相抵消力量。
所谓互相制约,就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的分工,坚持真理,互相监督,防止可能发生的错误,有了错误及时纠正,正确的执行法律,保证不枉不纵,不错不漏。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保证准确执行法律的有效手段,贯彻执行这一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贯彻执行这一原则,有利于发挥公、检、法三机关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顺利完成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其次,贯彻执行这一原则,可以防止滥用国家权力,避免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2、答:参见课后思考题答案。
3、答:两审终审主要是规范审判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指的是一个刑事案件最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诉讼即告终结的原则。
(1)实行两审终审制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规定的。我国地域辽阔,不少地方交通不便,审级过多,不利于提高审判效率,也不便于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活动,而且可能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实行两审终审制在可能避免这些弊端的同时,还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审查、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和判决、裁定的合法性、准确性,及时发现、纠正错误,有力地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防止一审终审制之下极易出现的有错难纠的情况。通过贯彻两审终审制,可以使上下两级人民法院及时总结审判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审判质量。
(2)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做出的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服或者人民检察院认为有错误的,可以依法提出上诉或者抗诉,但是,对于上一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后做出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再按上诉程序抗诉。
两审终审原则并不表明一切刑事案件只有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判决、裁定才发生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最高审级,按第一审程序审理后做出的判决、裁定,同时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做出的第一审判决、裁定,除死刑判决和在法定刑以下处刑的判决外,超过法定的上诉期、抗诉期、仍然没有上诉、抗诉的,同样发生法律效力。
两审终审也并不意味着一切刑事案件只要经过两个审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判决、裁定就发生法律效力。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除最高人民法院判处的死刑案件以外,其他判处死刑的案件应当经过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裁定才发生法律效力。此外,根据《刑法》第63条的规定,各地人民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即使已经过一审和二审,也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以后,判决才发生法律效力。
刑事诉讼法学综合复习题3(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法院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在处理案件上是一种( )。
A.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B.审判监督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独立关系
2、在审判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当事人
3、上级人民检察院和下级人民检察院之间在工作上的关系是( )。
A.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B.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相互独立的关系
4、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权是( )。
A.侦查 B.提起公诉 C.刑事法律监督 D.审查批准逮捕
5、基层人民法院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的案件是( )
A.贪污贿赂案件 B.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C.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D.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案件
6、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独任庭 B.合议庭 C.审判委员会 D.刑事审判庭
7、公安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 )。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D.相互独立的关系
8、公安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各级政府中专门负责社会( )的部门。
A.治安 B.保卫 C.侦查 D.治安保卫
9、自诉案件中,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外,还有其( )。
A.诉讼代理人 B.近亲属 C.辩护人 D.监护人
10、下列人员中,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是( )。
A.法定代理人 B.证人 C.被害人 D.鉴定人
11、下列人员中,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是( )。
A.公诉人 B.自诉人 C.刑事被告人 D.证人
12、下列人员中,属于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是( )。
A.自诉人 B.翻译人员 C.被害人 D.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13、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 )的诉讼地位。
A.当事人 B.原告人 C.证人 D.其他诉讼参与人
14、下列人员中及机构中,不可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 )
A.人民检察院 B.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C.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 D.被告人委托的律师
15、死刑复核案件的合议庭,由审判员( )人组织。
A.3 B.5 C.7 D.9
16、下列权利中,不属于自诉人权利的是( )。
A.请求撤回自诉 B.同被告人和解 C.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D.请求检察机关依法提出抗诉
17、下列人员中,属于诉讼参与人的是( )。
A.检察人员 B.审判人员 C.书记人员 D.辩护人
二、多项选择题
1、刑事诉讼中,下列哪些主体是当事人()。
A、被害人 B、自诉人 C、犯罪嫌疑人 D、被告人
2、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同时处于( )的法律地位。
A、侦查机关 B、公诉机关 C、诉讼监督机关 D、审查批捕的主要机关
3、下列人员中属于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