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脊髓反射逐渐恢复
D.反射恢复后发汗反射减弱 E.反射恢复后屈肌反射往往增强
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可出现: A.脊休克
B.肢体痉挛性麻痹 C. 去大脑僵直
D.去皮质僵直
E. 腱反射增强,肌张力降低 23.抑制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有: A.小脑前叶两侧部 B.前庭核和纹状体
C.小脑前叶蚓部和前庭核
D.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和网状结构抑制区 E.网状结构抑制区
24.大脑皮质运动区的4区,其生理功能是: A.主要与双侧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有关 B.主要与对侧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有关 C.主要与双侧近端关节的运动有关 D.主要与对侧近端关节的运动有关 E.主要与同侧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有关 25.锥体系的生理功能是: A.抑制肌紧张
B.设计、制定运动指令的程序 C、加强肌紧张
D.增强传人冲动的传递巳保证肌群间的运动协调 26.执行随意运动“指令”的部位在大脑皮质的: A.顶叶 B.颞叶
C.中央前回 D.中央后回 E.枕叶
27.支配躯干和近端肢体运动的大脑皮质代表区位于: A.中央后回3—1—2区 B.中央前回6区 C、中央前回4区
D.第二运动区巳运动辅助区
28.震颤麻痹患者的病变主要部位是: A.尾核 B.苍白球 C.底丘脑
D. 黑质 E. 红核
29.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有:
A.全身肌紧张降低
B.腱反射减弱 C.面部表情呆板 D.运动多 E.意向性震颤
30.小脑绒球小结叶的生理功能是: A.加强肌紧张 B.维持身体平衡 C.抑制肌紧张 D.协调随意运动
E.管理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
31.交感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失活主要是; A.单胺氧化酶破坏 B.弥散人血 C.神经末梢再摄取 D.CONT破坏
E;肝内破坏
32.儿茶酚胺与Q受体结合后,可产生抑制作用的部位是: A.子宫 B.扩瞳肌 C.支气管
D.小肠 E.括约肌
33.自主神经系统神经末梢的化学递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和: A.GABA
B.ATP C.多巴胺
D.乙酰胆碱 E.5—HT
34.Nl受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六烃季铵 C、十烃季铵 D.育亨宾
E. 普萘洛尔(心得安)
35.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E.不变
36.支气管平滑肌的受体是: D.o:受体 B、受体
C.p1受体
E.N受体
37.可被箭毒阻断的受体是: A.M受体 B.N:受体
C.o:受体 D. o:受体
E.p受体
38.肾上腺素能纤维包括: A. 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交感神经节前与节后纤维 39.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多巴胺
40.o受体的阻断剂是:
A、酚妥拉明 B.六烃季铵 C.十烃季铵
D. 普萘洛尔(心得安)
E、阿托品
41、自主神经节的兴奋性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 ATP
D.乙酰胆碱 E.GABA
42.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A.M受体 B.N1受体 C.N2受体 D.o受体
E.p受体
43.使瞳孔缩小,心率减慢,胃肠收缩加强的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ATP C.5—HT D.乙酰胆碱 E、P物质
44.饱中枢在:
A.弓状核 B.视上核
C.下丘脑外侧区 D.下丘脑腹内侧核
E.下丘脑前部
45.浅感觉传导路径传导: A、痛、温觉和压觉 B.痛、温觉和深压觉 C.痛、温觉和轻触觉 D.本体觉和轻触觉 E.痛、温觉和本体觉 46.视觉代表区位于: A.中央后回 B.中央前回 C.颞叶皮质
D.枕叶皮质 E.岛叶皮质
47.右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侧头面部 B.右侧头面部
C、双侧头面部 D.左半身 E.右半身
48.左侧枕叶皮质接受哪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
A.左眼鼻侧视网膜 B.左眼颞侧视网膜
C.右眼颞侧视网膜 D、右眼鼻侧视网膜
E.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视网膜
49.传导快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 , A.Ao纤维 B.Ap纤维 C.AS纤维 D.C类纤维 E.B类纤维
50.胆囊病变时的疼痛可能牵涉到: A.左肩部 B.右肩部 C、心前区 D.左上臂
E.脐区
51.左侧大脑皮质布洛卡三角区受损的病人,会发生: A.失写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