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蕈菌学基础 - 图文

壁 茸鞭状鞭毛 平坦(很少管状) 无 管状 管状 平坦 无 平坦 无 样 管状 不呈管状 五界生物系统被三域系统(three domain system)进一步改进。基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新技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Cars woese等提出了三域系统,提出了古菌这个新的概念,古菌是生长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一类细菌。三域系统中,第一域是古菌(arclaaea);第二域是真细菌(eubacteria),相似于五界系统的原核生物,但是不包括古菌;第三域真核生物(eukarya),包含了五界系统的其余四界(图1—3)。关于病毒,由于其非细胞性质,因此仍然属于特殊种类。虽然少数病毒携带核糖体,但是没有制造核糖体,所以病毒不具有特性rRNA,因此不能包括在三域系统中。

图1—3 地球生物的三域系统(引自《微生物技术开发原理》曲音波等)

但是自T.Cavalier-Smith(1981、1988)根据基础细胞结构如线粒体嵴的形态将细胞生物分为8个界如下: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了这一分类系统。不难看出在分类学上蕈菌归属于真菌界。

细菌总界(Empire Bacteria) 1、真细菌界(Kingdom Eubacteria)

2、古细菌界(KingdomArchaebacteria) 真核总界(Empire Eukaryota) 3、原始动物界(Kingdom Archezoa) 4、原生动物界(Protozoa)

5、植物界(Kingdom Pla Kingdom ntae) 6、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 7、真菌界(Kingdom Fungi) 8、假菌界(Kingdom chromista)

需要指出的是,分类系统的改变不会影响到任何一种生物体的基本性质,人类仍然是人类,Aagricus仍然是双孢蘑菇。当一种主要的分类系统发生了改变,影响最大的是人们对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认识,而不会影响日常的对某种生物个体的特征描述和鉴定。

生物界的分类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有不同表述,而且还在讨论中。为了使蕈菌学初学者易于理解,这里以图1—4加以说明。

图1—4 蕈菌在生物界中的位置(引自《微生物学》诸葛健等)

生物界名称 主要结构特征 微生物类群名称

病毒界 无细胞结构,大小为纳米(nm)级 病毒、类病毒等 原核生物界 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核膜与核仁的分化,大小为微 细菌、蓝细菌、放线

菌、

米(um)级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氏体、螺旋体等

原生生物界 细胞中具有核膜与核仁的分化,为大、小型真核生物 单细胞藻类、原生物等 真菌界 单细胞或多细胞,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为小 酵母菌、霉菌、蕈菌等 型真核生物

植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为大型非运动真核生物 动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为大型能运动真核生物 二、蕈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分类学的任务是分类(classification)、鉴定(identification)和命名(nomen-clature)。一个

科学的分类系统需经过有关个体的资料统计、思考和归纳,并为学者所认可和采用。鉴定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要通过一定规则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纯种蕈菌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对应的模式株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分类和命名的目的。这期间新发现的蕈菌命名也在其中。

(一)、分类学的规则

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1707~1778年)他建立了双名制的学名。

双命名法包括属名和种名,第一部分是属名,指明生物归属;第二部分是种名。林奈双命名法提供了一个通用系统,避免了地球上不同地方和区域的命名的不同。地属名在前,字首大写,种名在后,字首小写。有时在种名后还有附加部分。属名规定了蕈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等,而种名往往补充说明蕈菌的颜色性状和用途等次要特征。种名是由一个特征性形容词组成,属名为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形式组成,字首大写)。相比之下,特征性形容词字首不大写。特征性形容词或是形容词必须在语法上与属名一致。为利于鉴别,物种的命名必须准确而完整,应该引用第一位命名者的名字,这样才能便于日期的核对。当属名或种名被改变了而仍保留它的名字或特征性的描述,则原命名者必须用圆括号括起,在后面写上更改者的名字:Sacchromyces (Meyen) Reess,Aureoobasidium pulluans(de Bary)Arnaud。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用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斜体字 正体字(一般省略)

当描述一个物种时,可通过收藏株中某一培养物来描述该物种名所指的最原始培养物,

称作主模式株,其他培养物称为补模式株。命名一个新的蕈菌,要用拉丁文名称。一个收藏菌中的某一种菌有时会死掉或它的表观型发生变化,可由类似于原始培养物的另一种培养物代替原始培养物,该培养物称为新模式株。

近代菌物分类体系通常包括七个主要层次:界、门、纲、目、科、属、种。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性状相似)的属归合为科,相似的科归为一目,相似的目归为一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又有增加,如亚纲、亚目、亚科、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亚种等。“种”(species)是该体系的基本单元,由有着共同祖先(其类似的行为,近似的遗传特征)的菌物组成,在外界环境条件的不断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渐区别于其它蕈菌。

特征对比是分类的基本方法。所谓对比是异同的对比:“异”是区分种类的依据,“同”是合并种类的理由。分析分类特征,首先要考虑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征。

一个菌物种类可以划分为亚种、变种或型,这些构成了物种的亚结构。亚种、变种和型的名称属名及其后依次为特征性形容词,次要性状形容词。如果一个种被划分为两种或更多的次种或变种,具有这一典型的一类物种应用特征性形容词表明。

当某种蕈菌是一个亚种(subspecies,简称“subsp.”)或变种(variety,简称“var.,是亚种”的同义词)时,学名就应按三名法拼写,即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 斜体字 正体字(可省略) 斜体

分类学同其他学科规则一样具有专门术语。一个经常用术语是型(type),它有好几种意思。其一是表观型,一种表观型也许是一个菌物的许多可测量特征或显著特征,例如,群体培养表观形态,涂片颜色,酶的产生、发酵产糖能力以及其他。相比之下,一个个体所有遗传密码(基因)组成了它的基因型。基因不能直接判断出来但可以通过表观型的表达得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