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态功能区保护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洞庭湖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承担着调蓄长江和湖南“四水”的重要任务,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保障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和维持洞庭湖区的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洞庭湖区是我国的主要粮、棉、油产区之一,具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供应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速,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恢复重建工程的迅速推进,亚热带中部地区在我国21世纪食物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洞庭湖区域是这一战略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洞庭湖区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洞庭湖流域湿地是经济系统中原材料输入的来源,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地,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了基地。

第二,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能力。在供给水源调节径流方面,洞庭湖湿地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源,过量的水分储存起来并缓慢地释放,削减了洪峰,均化了洪水。通过湿地及湿地植物的水分循环和大气组分的改变,调节局部地区的温度、湿度和降水状况,调节区域内的风、温度、湿度等气候要素,从而减轻干旱、风沙、冻灾和土壤沙化过程,防止土壤养分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第三,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包括娱乐机会、野生生物观赏、美景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其它一些与环境使用没有直接联系的服务功能。

第四,分解、转移和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系统和开敞水面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健康状态与两者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长期以来,由于较大的人口压力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以及受人类活动的过渡干扰,洞庭湖湖泊萎缩、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重,导致湖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长期泥沙淤积和围湖垦殖造成湿地面积锐减;湖区生产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使得水环境恶化,部分水域出现了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湿地的过度利用导致渔业资源耗竭,洞庭湖调节江湖洪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灾害频频暴发成灾,湖泊湿地动植物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

目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受到人类强烈干扰而呈现湖泊沼泽化趋势,加之上世纪的大面积围湖造田、围湖灭螺,以及近期的三峡工程和退田还湖工程的影响,使其生态系统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其结果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为了科学地管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对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都有必要了解。湿地既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如何使湿地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相协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科学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要保证洞庭湖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必须具有长远观点和全局观点,从全局角度出发,以多学科科学研究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整治、适度开发,以实现洞庭湖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恢复重建洞庭湖区和谐生态,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的主要任务

国务院为洞庭湖水环境治理划定了目标和期限,要求到2010年,富营养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水质有所改善;到2030年,逐步恢复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为了落实温家宝总理“要重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批示精神,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加强洞庭湖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洞庭湖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被动局面。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

2

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管理好洞庭湖湿地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举措,对于湖南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洞庭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三、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

(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2)《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3)《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

(4)国办批转国家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5)《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 (6)《环洞庭湖科学考察总结报告(2006)》 (7)《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8)《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9)《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洞庭湖区渔业资源保护的决定》 (10)《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 (11)《洞庭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规划》 (12)《岳阳市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 (13)《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14)《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15)《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16)《湖南省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建设和管理办法》

(17)温家宝总理对洞庭湖湿地保护的重要批示,2006年11月

(18)湖南省省委书记张春贤、湖南省省长周强就洞庭湖湿地保护的重要批示,2008年2月

3

第二章 洞庭湖区生态功能区 保护与综合利用的成就与问题

一、洞庭湖区概况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介于北纬28°30′~30°20′和东经110°40′~113°10′之间,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承纳湘、资、沅、澧四水而吞吐长江,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行蓄洪湖泊,兼具蓄、泄功能的过水性洪道型湖泊。洞庭湖北面纳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堵口)四口分泄长江洪水,南面和西面汇集湘、资、沅、澧四水,东面有汨罗江和新墙河汇入,湖水流经岳阳楼下,从东北隅的城陵矶注入长江。流域湿地总面积达2,625km2,其中岳阳市境内为1650平方公里,占洞庭湖总面积62.8%。滨湖平原由长达3,700 km的防洪大堤保护并分隔着227个堤垸,受堤保护的面积为11,094 km2,耕地面积1000多万亩,人口约1008万人。湖体现已演变为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首尾相接的三个部分,东洞庭湖面积1328平方公里,是洞庭湖的本底湖。

洞庭湖区具有碟形盆地圈带状立体景观结构的特征,其湿地资源大致可分为3大类型:①湖盆中心敞水带,即低水位时小于2m的浅水域,包括湖泊、河塘河沟渠等。②滨湖季节性淹没带,主要以洪水期被淹没,枯水季节出露的河湖洲滩为主。③湖区外环渍水低地带,以渍害低田为主,另有少量沼泽地及草甸地。

洞庭湖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形成湖区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降水季节集中,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等鲜明特点。由于流域特殊的地貌特征,湖区在春季常形成南北暖冷气流对峙、交绥的形势,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天气多变,往往阴雨连绵,雨水较多,一般是春暖较迟而寒潮多。夏季高温炎热,盛行东南风,天气闷热,晴朗干燥,蒸发旺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