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导游词(三稿)_56210(1)

话,首事和师傅中的有一方会受损,不损首事,就损师傅,二者何从,请你定夺。”林略加思索说:“先生,保师傅吧。”于是林正绪按阴阳先生的吩咐,于园桥吉日之前一日,携带长子定居于今罗阳镇江渡村。

溪东桥是重檐屋顶,两个楼层12个角翼高高翘起,在远处青山的映衬下,显得异常的灵动。与其他木拱廊桥一样,溪东桥整座桥不用一个丁铆,并且桥正中的压力越大,桥身就越牢固,所以古代师傅在建桥的时候都尽量加重桥的重量。溪东桥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三间向上突起为楼阁式,设有神龛,绘有壁画,天花板及四角雕有花卉和蝙蝠图案,工艺精细,栩栩如生。南北桥头各挂着书法大家林剑丹所书的横匾:“虹桥凌云”、“影摇波月”。桥的东西两侧钉有挡风板,板面漆色赭红,有些剥落,与靠近北桥头的那座陈十四娘娘宫相得益彰。从远处看,群山之中,飞红一抹,溪东桥像是一位隔绝尘世的仙子。

扩展景点之一【临水殿】

紧挨溪东桥桥头的是泰顺最大的古代神宫临水殿,始建于明万历37年(1610),清道光年间重修。临水宫为四合院式建筑,共三进,一进为门楼,二进为大殿(下殿),三进为临水殿(上殿)。临水殿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古朴优雅,是难得的古代建筑。临水殿供奉的是佛姨妈陈十四娘娘。陈十四娘娘深受农村妇女们的崇拜,农历正月十五是她诞辰之日,各地要举行盛大的请神祭祀活动。平日求子的善男信女也常常到设有娘娘神像的庙宇内焚香虔祷,妇女怀孕或生产前,会供夫人像于室中,以求平安。到小儿满月、周岁时,还要供奉陈娘娘神像进行祭拜,以求一年四季合家平安。

邻水殿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年四季从来不结蜘蛛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扩展景点之二【包氏宗祠】

泗溪镇东北3公里外有一个远隔尘嚣,叫做玉岩的包姓血缘村落,四周青山拱秀,绿水环绕。在青山绿水之间,矗立着一座浙南最大的明代风格的祠堂。 包氏宗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一百多年后,家族规模不断扩大,原先狭小的祠堂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要,又于清道光丁未年(1847)重建,至咸丰丁己(1857)才全面告竣,前后历时整十年,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宏大规模。包氏大宗祠主体部分有2000多平方米,由外台门、半月池、正门、享堂、寝殿等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50多米外的牌楼。

祠堂坐北朝南,但50多米外的牌楼却是坐东朝西。进入牌楼后,拾级而上,就到了通往祠堂台门的双心路。关于双心路,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3

包氏先祖有两个儿子,都是知书达理之人,二人极讲孝道,而且相敬如宾。在祭祖拜宗之日,兄弟两人互相谦让先行,谦让的结果总是并排而行。包氏后人为了彰显祖先的谦让的美德,就在从牌楼通往祠堂的林荫路上用鹅卵石铺上有两个路心的大道。

沿双心路绕一个弯,就到了宗祠的外台门。台门主体为砖石构作,重檐覆顶,檐角微翘。门楼墙体大部分装饰成粉墙,上部分彩绘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入口处呈圆形,圆门之上的匾额为写有“派衍竹楼”四个大字,告诉来人:包氏源出平阳竹楼。

进门后迎面的就是半月池。要是春夏时节,池内荷花相继绽放,荷香幽幽,沁人心脾!就祠堂来讲,半月池不是作为一个供观赏之用的荷花池,而是一个“荫地脉,养真气”的所在,堪舆学称为明堂。从半月池两侧登上数级石台阶,来到了为头门前的草坪。草坪东西两侧各有一排神龛模样的精致建筑,是祭祖时烧香纸用的。

草坪以北是祠堂的主体部分,祠堂正门就设在墙的正中,形制与牌楼相仿,只是规模小了些。正门两边十米远的地方各设有一扇随墙门,据说称为“鬼门”。正门虽常设而不开,通常要经由鬼门入内。进入鬼门,跨上三级台阶就到了享堂。享堂的横梁上分别挂有三块牌匾,太师壁上方是“钥祀欣尝”,屋檐下的是“明德永祀”,当中那块黑底金字的牌匾最引人注目,上书“不践清土”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右边是一些题款的小字。这块“不践清土”的牌匾是清初邑侯王公赠给包世昌的。

包世昌,玉岩人,是明朝一个普通的廪生。包世昌性格刚直,善于诗词写作。清灭明后,包世昌坚持穿明朝旧衣冠,终日危坐于小楼之上,足不履地十余年。堂弟包君玉不幸去世后,包世昌坚守诺言不下楼,取而代之的是在小楼上为堂弟写了一首悼诗,诗中有“咫尺危楼独泪涟,仰吾谁戴俯谁履”之句,意思是说,我坐在窄小的破楼里独自流泪,你仰头和低头看看,我身上和脚下穿戴的是谁的衣装谁的鞋子(指明朝)啊!

有个好事者将包世昌隐居小楼的事告诉了邑侯王公。王公听后,肃然起敬,独自前往拜访。王公到了包家,家人称患病不能下楼,最后王公屈尊上楼。包世昌见县官大人情意真切,勉强起身还礼,但默无一语,不胜悲咽。王公恻然,大为感动,手书“胜国典型,岁寒松柏”相赠。几天后,邑侯叫手下给包昌送来了一块匾额,上书“不践清土”四字。

享堂的太师壁上还立有“时思堂格言”,内容多为为人处事之金科玉律。享堂后面是摆放祖宗灵位的寝殿。寝殿的形制与享堂相近,但较寝殿小,其引人注目的是头顶一根巨大的横梁,横梁朝地的一面精工细雕有凤戏牡丹图案,正中刻八卦图,八卦图外侧边缘逆时针方向刻祠堂重修的年月。

14

扩展景点之三【张十一故居】

(前往张十一故居的路上)

泗溪往东8公里,有个村子叫前坪,清代出了个叫张十一的传奇人物。张十一是泰顺境内阿凡提式的人物,有关张十一的故事很多,也流传很广。

故事一:有一次,张十一路经一个村庄,看见一老大伯挑一担大粪,正准备过一条碇步。张十一便叫住大伯说:“大伯且慢,此行危险,我来帮你抬过去。”大伯遇上热心人,喜上眉梢,欣然同意。当第一桶粪顺着碇步被抬到对岸后,张十一说:“老大伯你慢慢来,我要急着赶路哩!”说完,便唱着曲儿,大步流星开溜了。大伯看着远去的张十一,又看看还在对岸的另外一桶大粪,气得浑身发抖。

故事二:一天,张十一在一条山路上遇见一位提篮子卖鸡蛋的妇人。张十一对妇人说:“大嫂,我要买几斤鸡蛋。”妇人见有人买鸡蛋,便很高兴地跟着张十一来到一面崖壁的斜坡上。“大嫂,我要挑选一下鸡蛋,”张十一诡异地对妇人说,“这样好不好,我将鸡蛋摆放在这斜坡上,你张开双臂拦住,好让我挑选。”当妇人篮中鸡蛋尽数被摆到斜坡上后,张十一便说:“大嫂,你家的鸡蛋不新鲜啊!”说完便笑呵呵地走人了,急得妇人连叫皇天……

故事三:有段时期,泰顺民间食盐非常紧张,张十一便到桐山(福鼎)偷运私盐。张十一到桐山后,首先买了一具棺材,将盐装到棺材中后,便谎称母亲死于外地,并雇佣民夫穿着孝服抬棺材,自己嚎啕着“扶柩归乡”。这样,张十一瞒过重重关卡,将私盐成功偷运到泰顺。偷运私盐成功后,张十一听说桐山的官员门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便心生一计,叫人到桐山大街上到处张扬:张十一以母亲死在外地,扶柩归乡为由,偷运私盐。

在桐山满城人都知道了张十一偷运私盐的事之后,张十一便在桐山大街上旧戏重演,穿起孝服,抬着棺材返回泰顺。其实这回棺内是一个刚死的乞丐婆。官府不知其情,认为张十一又是在运私盐,遂拦下抬至府中。官问棺内何物,张答刚死的老母亲。官怒:“你有几个母亲,上回不是刚死了一个吗?”于是官府要开官验证,张要官府写下字据,如果棺内是其母便如何,不是其母又如何。官府答应了张十一的要求,并立字据。输赢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官府只好在棺材里装上很多银子让张十一抬回泰顺。

故事四:有一次,张十一乘船从上海返回温州,在船舱中遇见带着婴儿的一对平阳籍夫妻。平阳人问:“你是哪的?”张回答说是泰顺的。泰顺哪的呢?平阳人又问。张答是说是泗溪的。平阳人说,听说泗溪有个张十一,非常刁钻厉害,你认识吗?张十一当即心生怒气,决定整治一下平阳人,于是说:“我听说过,但不熟。”

15

这时平阳人小儿子啼哭,妻子便喂婴儿吃奶,张十一见妇人乳下有一粒红痣,便心生一计。上岸后,张十一抱起小儿,拉着妇人就走。平阳人大怒,于是两人在码头上争夺起这对妻儿来。后来事情闹到了县官那儿,县官问:“为何闹事?”张十一说:“平阳人拐我妻儿。”平阳人也如此这般地说。最后县官问张十一:“你有什么可以证明那妇人是你妻?”张说:“我妻乳下有血痣”。县官叫人验之,果然不假,于是让左右打了平阳人三十大板。平阳人走出官府后,张十一将妻儿还给了他,并对平阳人说:“我就是泗溪张十一。”

张十一故居张氏大院至今还保存得比较好。

张氏大院结构轴对称,呈“曰”字形,三进五厅,近6000平方米,显得四平八稳而雍容大度。张十一是前坪张氏的第六世孙。始祖张应贞原籍福建柘荣,于康熙元年(1662)迁居泗溪前坪村,当时生活十分艰难。到了三世祖张肇士辈时,家族开始发达,并于乾隆八年选现址建造新屋并初具规模。张十一祖父张日华为国学生,善操家政,广置田产,成为泰顺首富。乾隆末年,张日华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继续扩建,于嘉庆三年(1798)全面竣工。上梁时,泰顺第一才子董正扬赠匾,曰:“鸾停鹄峙” (比喻子孙贤俊)。我们目前所见的张十一故居即张日华手所建,整体院落10座楼房,44间,360根柱,天井5个,鱼池、花圃、仓库、酒坊、马厩一应俱全,可谓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

跨过大门楼,便来到一片空旷的方形大天井,地面以古代方砖砌成,显得古朴而端庄。天井的两侧是隔院墙,中间位置各设一个简易的小门楼,通往两边的横楼,右边的横楼是“苏州楼”,可惜几年前毁于大火,如今只是一片萋萋芳草。左边的横楼就是张十一真正的故居。

张十一父名张鸿,娶了三个妻子,共育有15子4女,儿女成群,十分壮观。张十一原名楠青,因在兄弟中排行十一,世人便称其张十一。厅堂上有匾额,上书“金山玉海”。该牌匾是清道光五年(1825)张十一祖父六十大寿时,状元公工部侍郎王以衔赠送的。此外,横楼的立柱上还有许多的对联,都是当时高官显赫赠送,可见张氏家族在当年确实风光一时。

回到大天井,继续往里走,便到了第二重门楼。该门楼是主房与次房的分界线,因此门楼上方的装饰比较讲究,题额——“星聚奎文”。门楼的两侧是两面巨大的蜈蚣砖墙,将外面的天井及左右横楼相隔。

门楼里边是一个小天井,正前方是九榴正房,两侧是厢房。正房厅堂上方一匾额为“熙朝人瑞”,显出主人曾经拥有的显赫地位。走廊的横梁特别高,据说是为了当年是为让轿子从容经过而特意设计的,为别处所没有。

穿过正房厅堂,到了后院,是供水及洗漱的中心区,左边是黝黑石块砌成的水井,井水清澈而冰凉。这样的水井大院共有5个,按序分给各房子孙饮用。 张十一聪明绝顶,幽默快乐,人称“泰顺阿凡提”。有关他的传说在浙闽边广为传播,其中确实有很多是他不畏强暴“吃官铜”的故事,多少有点“为民解恨”的成分,但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恶作剧事迹。

1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