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最新复习提纲

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 言外行为是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

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课说“请同学们翻到第8页”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阐述、命令、请求、询问、感谢、道歉、祝愿、承诺、宣告等。一般语言中所具有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是最基本的言语行为类型。

在语言形式上,一些特殊动词在言语行为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些动词如“建议”、“提议”、“命令”、“承诺”、“宣布”等等,这样的动词叫施为动词,这样的句子称为施为句。如:

我提议他担任主席。

直接言语行为:

由基本句型或施为句明确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称为直接言语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

非字面意义具有的行为功能。比如:

能把糖递给我吗?——请把糖递给我。

我想知道你迟到的原因。——你为什么迟到了? 我希望你安静点儿。——请安静。

请允许我向您表达歉意。——对不起,很抱歉。 睡个好觉。——祝你睡个好觉。

听话者能够领会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除了要对各种言语行为的语境条件的综合把握外,还要贯彻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如“能把糖递给我吗”,会话者基于合作的会话原则,知道说话者不可能做无意义的询问,从而推断出这是个请求的行为,而不是字面上显露的询问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符合会话中的礼貌原则,使说话者语气委婉。

第六章 文字(非重点)

一、文字的含义:“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体系。这一章所讲的文字,指的是后面一个意思。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在语言的基础产生的。它突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的作用:

(一)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二)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的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三)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再编码的符号系统。文字有形、音、义三个方面。

文字的共性:

文字的形体分类:

三、判定文字产生的三个条件: 1、 2、 3、

四、文字和图画根本区别:

五、自源文字:

四大古代自源文字:

他源文字:

自源文字的三个特点: 六、有没有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分类?

七、书面语和口语脱节的情况?改革书面语的情况?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语言演变的原因

1、社会分化: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2、语言分化:语言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渐变性。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2、不平衡性。语言系统内个部分发展的不平衡:词汇发展演变最快,其次是语音,语法发展演变最慢。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部分很不容易起变化的。第二,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

在一个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语言变化的不平衡行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地区也不相同。如在/i/ /y/前的/k/ /ts/,在北京变成/t?/,在广州不变,在江苏的苏州是/k/变成/t?/,而/ts/不变(/ts/后的撮口变齐齿)。

一般说来,语言系统中的所谓不规则现象、种种例外以及某些惯用法等等,都是古代语言保留在今天语言系统中的历史层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见证。

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语言的发展变化又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发展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时刻被人们使用。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同时作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促使语言发生变化以满足社会成员新的交际需要。这种稳固和变化的对立就导致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变的方式而不能是突变的方式,如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都是逐渐实现的。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即使同一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是因为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是不一样的,这其中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对社会的反应也最为灵敏。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随时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发展变化等。2) 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发展变化也是不同的,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社会方言: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阶层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各个社团的语言都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

地域方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言。

由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在确定方言身分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

听得懂、听不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像操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的人相互间可以通话,但这些却是不同的语言。

不过也确有两个或几个民族说同一种语言的情况,例如美国和英国都说英语,西班牙和巴西以外的南美洲其他国家都说西班牙语。

亲属语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的条件下、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叫做亲属语言。

方言形成以后,如果社会完全分裂成几个各自独立的社会,那么各方言就可能失去约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特点,并

进一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例如拉丁语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解体,它的各个方言就发展成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独立的语言。这些语言有同源关系。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系→语族→语支或语群→语言。

例如原始印欧语分化出印度-伊朗语族、斯拉夫语族、波罗的语族、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又称罗曼语族)、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阿尔明尼亚语等。

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的分化关系类比为人类的亲缘关系的谱系。把象拉丁语这样的语言叫做“母语”或“原始语”、“原始共同语”;相对应的,从拉丁语里分化出来的语言,比如法语、西班牙语等就叫做“子语”或“后代语”,直接来源于同一母语的几个后代语言则称为“姊妹语言”。亲属语言既然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是从同一个语言分化发展而来的,那么,尽管历史久远,它们之间还会或多或少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 日耳曼语族 罗曼语族 斯拉夫语族 “冬天”

英语 winter 法语 hiver 俄语 zima 荷兰语winter 意大利语inverno 波兰语zima 德语 winter 西班牙语invierno 波希米亚语zima 丹麦语vinter 瑞典语vinter 塞尔维亚语 zima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 汉藏语系 印欧语系 乌拉尔语系 阿尔泰语系 闪-含语系 高加索语系

达罗毘荼语系 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印欧语系是研究最深入最充分的一个语系。

2、我国境内的语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等语系。

(一)汉藏语系 (1)汉语

(2)侗台语族: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黎语。 (3)苗瑶语族:苗语、瑶语。

(4)藏缅语族的有藏语、彝语、白语、傈僳语、纳西语、拉祜语、哈尼语、景颇语、土家语等。 汉语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他语言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语的借用。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洋泾浜”语和“混合语” 。

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一、借词

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只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语种 原语 借词 意译词 英 telephone 德律风 电话 英 microphone 麦克风 扩音器

英 bank 版克 银行 英 cement 士敏土,水门汀 水泥

英 piano 披亚诺 钢琴

英 ink 因克 墨水 俄 катюша 喀秋莎 火箭炮

俄 хдеб 裂巴 面包

仿译词:意译词里面还有一种仿译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如:

黑板 blackboard 足球 football 牛津 Oxford 鸡尾(酒)cocktail 机关枪 machine gun 铁路 railway

成语的借用也往往采用仿造的方式,例如“鳄鱼眼泪”“泥足巨人”“走钢丝绳”‘施加压力”“鸵鸟政策”‘替罪羊”等。

我国自古从其他民族借入词语:

汉代从西域借入的词:葡萄、石榴、苜蓿、菠萝、狮子、玻璃

汉代以后从印度借入的佛教用词:佛、菩萨、罗汉、阎罗、魔、僧、尼、和尚、塔 元代时借入的蒙古语词:胡同、站、蘑菇

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可能有借出去再借回来的情况。这种情况大量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

思想 具体 资本 政治 政府 侵略 劳动 想象 垄断 自由 选举 助教 学士 硕士 博士 封建 革命 哲学 主观 归纳 观念 经验 政党 谈判 领土 地质 分子 原子 反应 资料 学位 体操 批评 反动

第三节 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一、语言联盟与社会

“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汉语,我国南部的侗台、苗瑶语族诸语言,藏缅语族的部分语言和境外东南亚地区属于南亚语系的越南语,属于侗台语族的老挝语、泰语等等,在语音、语法的结构类型方面十分类似,据研究这也是语言接触造成的语言联盟。 二、系统感染

“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比如声调,历史上常与汉语居住在同一区域的彝、缅等民族语言有声调,而藏语却有许多方言至今仍没有声调。 比如语法规则,水语等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原来的“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次序改变为和汉语相同的结构规则“主语+谓语+宾语”。壮语和侗语的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次序也变得跟汉语一样了。

汉语的复数标记产生于唐代,元代以前都只用在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之后,元代的文献里则出现了用在指物名词之后的情况。现代个别方言仍有“树们”、“衣裳们”、“房子们”、“猪们”(兰州话),“小鸡们”、“树们”、“衣服们”(藁城话)等说法,这可能是受蒙汉对译影响在汉语中留下的痕迹。

语法规则的借用使得这一区域的语言结构类型变得更为相像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一、语言替换

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语言替换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

经济、文化上是否占优势,是决定哪种语言在替换中取胜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语言替换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这就是几个民族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三、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 四、语言替换的过程

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双语现象形成后最后是否导致语言的替换,这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替换。 五、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

在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底层一个常见的表现是地名,地名容易留下被替代语言的痕迹。 例如东北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等是满语的残留,其中“哈尔”是满语“江”的意思,“哈尔滨”就是“江滨”。

第五节 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共同语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是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更高形式的通用语,有具体音值标准、涵盖了书面语和口语。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我们叫它“基础方

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