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3.6.2 学生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学生的许多特征影响了多媒体学习的效果,如年龄、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方式与风格、以及信息素养等。

3.6.2.1 年龄

学生的年龄是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学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软件的选择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大都在 18~20 岁之间,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反应能力,虽然自控力不强,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因此,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各种功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协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指导发现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在教学软件的选择上,要考虑文字与图形图像的相对比例,在色彩、画面、内容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自主性,不能把多媒体变成电子黑板,使 PPT 课件过于枯燥,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也不能太复杂等。

3.6.2.2 学习兴趣与动机

学习兴趣与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高职学生更对多媒体教学感兴趣。多媒体教学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交互作用,能存储巨量信息和虚拟现实世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极有助于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这样就增加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多媒体硬件作为自己操纵的一种教学工具,而应把它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3.6.2.3 学习方式与风格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知觉和学习中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个体对作业做出反应所使用的各种策略,涉及个体处理学习中的信息或解决问题时所偏爱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风格主要包括学习感觉通道和信息加工习惯两个方面。

(1)学习感觉通道是指学习者偏好和擅长的感觉方式是什么:例如,有的学生偏好利用视觉来提取信息,有的偏好利用听觉获取信息,有的则偏好动手(触觉),对一个班级来说,学生所偏好的感觉通道可有各有不同,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

中,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将讲解(听)、呈现(看)和实训(动)几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2)信息加工习惯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及特征包括冲动型、反思型、独立性、自主性、依存性、聚合式思维与发散式思维,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上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交互性,即时反馈和个别化教学方面的优越性来适应学生的这些特点。

3.6.2.4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获取、整理、利用、评价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高职学生才能更好接受多媒体教学形式,理解多媒体教学的本质,获取有用的信息,使多媒体教学发挥最大的效果。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同时,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高职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培养手段,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3.6.3 内容因素

教学内容是指一门学程中包含的特定事实、理念、原理和问题等。 高职院校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应用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教学内容内容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会对教学媒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内容的形式、特点等选择具体的媒体。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声图并茂,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要符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适合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相反,对不适宜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反而会降低多媒体教学效果。例如有理论推导和计算过程的多数理工科课程,不宜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因为此类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推导、计算过程保持同步,而将推导、计算过程直接投影出来,会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投影节奏。另外,适于多媒体教学的课程也并不是其所有

内容都适于多媒体呈现,一味地全盘采用多媒体来完成所有内容的教学同样会降低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应紧紧围绕专业特色和培训目标,根据行业要求和课程实际情况,按需要设置多媒体课程,使其能够反映出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特色,及时反映本专业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 3.6.4 环境因素

环境是指影响教学进程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条件,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必然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其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环境、学校氛围、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等。

3.6.4.1 信息化基础环境

信息化基础环境主要是指计算机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媒体软硬件设施,以及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主要是包括学校内部的计算机与相关外部设备,其他各种 ICT 仪器设备(包括电脑、电视机、投影仪等)、校园网络等。

媒体硬件设施是现代教育技完好和正常使用,通过学校建设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多媒体教学,保障多媒体教学质量,是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前提条件。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过程的监督监控,通过建立从多媒体课程设置以及到最后教学效果的评价监控制度,以保证其各个关键环节处于学校监控之中,通过教学评价和反馈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良性发展。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评价,学校依据各种质量评价标准,对每一过程阶段和教学环节中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方式、业绩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并把实际的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和纠偏,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教学质量状态尽量符 合既定目标,达到质量保障的目的。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学的物质条件,他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软件设施主要包括各种备课系统、学习管理系统(LMS)、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科资源素材库等。其中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学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式与效果。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时主要考虑软件的类型与制作质量两个方面。多媒体教学软件通常可分为课堂教学演示型、操作与训练型、个别指导型、教学模拟型、辅助测试型、虚

拟现实型和合作学习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软件适合不同的授课形式。教学软件在结构和使用上各有千秋,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自身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软件类型。一般认为,评价教学软件可依据其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 6 个方面,课堂教学软件的质量主要反映在教学设计、程序编制、软件外观和教学内容等 4 个方面。

教学软件只有在教学设计、程序编制、外观以及它所呈现的教学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适当性时,才能达到较高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学场所的各种硬件设施的空间安排。教学场所的各种硬件设施的空间安排包括:如光线的分布、音响效果、屏幕的位置、操作台的高度等室内教学设施的布局等。室内的光线要合适,既要保证屏幕的可视效果,又要适合学生看书和做笔记;音响声场的分布要均匀合理,保证在教室内各处所听到的声音都基本一致;屏幕的高度要适当,太高会使前排学生难受,太低则会影响后排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此外,教师操作台的位置不能阻挡住学生的视线。 总之,各种硬件设施的布局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最佳的状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3.6.4.2 学校氛围

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的氛围涉及全校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全校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和学校所采取的激励措施和教师培训措施等,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信心。

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尤为重要。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或怀疑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都是错误的。多媒体教学虽有许多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应该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应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调动全体教使用和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在全校营造出一种氛围。此外,学校还应结合教学的需求经常组织教师培训,组教师交流经验和集体备课、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软件评奖,提高他们的多媒体教学和教学软件制作能力。

3.6.4.3 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