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学生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学生的许多特征影响了多媒体学习的效果,如年龄、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方式与风格、以及信息素养等。
3.6.2.1 年龄
学生的年龄是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学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软件的选择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大都在 18~20 岁之间,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反应能力,虽然自控力不强,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因此,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各种功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协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指导发现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在教学软件的选择上,要考虑文字与图形图像的相对比例,在色彩、画面、内容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自主性,不能把多媒体变成电子黑板,使 PPT 课件过于枯燥,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也不能太复杂等。
3.6.2.2 学习兴趣与动机
学习兴趣与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高职学生更对多媒体教学感兴趣。多媒体教学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交互作用,能存储巨量信息和虚拟现实世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极有助于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这样就增加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多媒体硬件作为自己操纵的一种教学工具,而应把它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3.6.2.3 学习方式与风格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知觉和学习中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个体对作业做出反应所使用的各种策略,涉及个体处理学习中的信息或解决问题时所偏爱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风格主要包括学习感觉通道和信息加工习惯两个方面。
(1)学习感觉通道是指学习者偏好和擅长的感觉方式是什么:例如,有的学生偏好利用视觉来提取信息,有的偏好利用听觉获取信息,有的则偏好动手(触觉),对一个班级来说,学生所偏好的感觉通道可有各有不同,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
中,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将讲解(听)、呈现(看)和实训(动)几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2)信息加工习惯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及特征包括冲动型、反思型、独立性、自主性、依存性、聚合式思维与发散式思维,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上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交互性,即时反馈和个别化教学方面的优越性来适应学生的这些特点。
3.6.2.4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获取、整理、利用、评价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高职学生才能更好接受多媒体教学形式,理解多媒体教学的本质,获取有用的信息,使多媒体教学发挥最大的效果。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同时,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高职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培养手段,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3.6.3 内容因素
教学内容是指一门学程中包含的特定事实、理念、原理和问题等。 高职院校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应用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教学内容内容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会对教学媒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内容的形式、特点等选择具体的媒体。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声图并茂,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要符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适合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相反,对不适宜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反而会降低多媒体教学效果。例如有理论推导和计算过程的多数理工科课程,不宜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因为此类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推导、计算过程保持同步,而将推导、计算过程直接投影出来,会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投影节奏。另外,适于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