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时间,你快点儿吧”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时间,你慢点儿吧!

这样我就可以晚上看电视了,

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可以和我多玩一会儿了。 时间,你慢点儿吧!

这样我就不会错过电影精彩的开头了, 就能和哈利?波特早点见面了。 不过时间慢了, 上学就会很久, 钢琴就会弹很久。 14. 题目:

读了“岳阳楼和巴黎圣母院的对话”,你是否也可以选择两个事物,写一写它们的对话?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

要求:

(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第9页,共19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风烟望五津 【小题2】海日生残夜 【小题3】霜重鼓寒声不起

【解析】答案: (1)风烟望五津

(2)海日生残夜(注意“生”的书写) (3)霜重鼓寒声不起(注意“声”的书写)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与巩固。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2.【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解析】(1)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句子的意思,然后通读原文,看看与原文哪一段落的内容相合,可将题干所给句子代入语段中,分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中心内容是否相符。

A.强调“闻道”的重要性。

B.讨论的是“行”与“学”的关系。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正好与上文“人们又通过直觉体验,将时间看成单向延伸的直线,强调时间一往无前、去而不返,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下文曹操等名人对于时间的论述有机衔接。 D.强调学习方法。 故选:C。

(2)题干要求说说东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并分析是作答的关键。如可分析材料一“同时,人们又通过直觉体验,将时间看成单向延伸的直线,强调时间一往无前、去而不返,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材料二“受儒家传统思想和农耕经济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在时间取向上更倾向于过去取向”等句,这些话是说东方人秉承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形成了注重过去的时间取向。再分析材料二“而西方文化更崇尚将来的时间取向。古希腊人认为时间具有客观性和无限性,强调时间无始无终,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因而历史与传统的观念并不深入人心”等句,这些话意思是说西方人强调时间的客观性和无限性,形成了关注未来的时间取向。

(3)题干要求说说当今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时间观念,考查学生能根据文字材料和图表,分析归纳出一般道理的能力。如从“据科学统计,人一生睡觉的时间大概24年,吃饭的时间大概6年,花在路上的时间大概6年,看病的时间大概6年,等车的时间大概5年”等句分析,每个人的生命有限,可用于学习和创造的时间有限。而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我们发现一个15岁如果能活到80岁,其可利用的时间不到18年左右。可见学习和创造的时间更加有限,所以我们吸取经验,着眼未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答案: (1)C

第10页,共19页

(2)①东方人秉承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形成了注重过去的时间取向;②西方人强调时间的客观性和无限性,形成了关注未来的时间取向。 (3)示例:每个人的生命有限,可用于学习和创造的时间更加有限,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既应该从过去吸取经验,又应该着眼未来,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本题为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材料与名句内容的理解,第二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第三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观点的表达。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概括。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从文中第十段“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可以提取出:将自己与古建筑融为一体;从文中第十九段“理性战胜了仇恨,文化的永恒价值取代了战争的非理性”,可以概括出:为保护古建筑放弃国耻家恨;从文中第二十段“当他谈到北京城墙时,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诉说”,可以提取出:将北京古城墙视为一种生命。 (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要理解好“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可结合第二段“也许可以这么说,以后的世纪,恐怕再也难以出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物。许多历史条件已经无法再现……永远不再可能诱发出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象了”等句分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强调了梁思成的价值和贡献独一无二,高度赞赏梁思成思想境界,当然这句话也有对其所处时代的遗憾和感叹。

(3)本题考查对文本材料的理解。题干问读者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它是真的”的缘故。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作答。可从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人物思想逻辑”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如“历史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中国现状。“生活真实”:记叙的考察应县古塔、保护奈良古城等事件。“人物思想逻辑”:保护遗址文物的言行符合梁思成的一贯思想与原则。这些都让读者“相信它是真的”。 答案:

(1)将自己与古建筑融为一体;为保护古建筑放弃国耻家恨;将北京古城墙视为一种生命。

(2)强调了梁思成独一无二的价值和贡献,表达了对梁思成思想精神的高度赞赏,隐含了对梁思成所处时代的遗憾和感叹。

(3)示例:文中所写梁思成的言行虽有虚构,但所依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中国现状是真实的,所记叙的考察应县古塔、保护奈良古城等事件是真实的,这些言行符合梁思成的思想逻辑,反映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和胆识令人信服。因此,文中联想想象的细节才会有历历在目的真实感。 【小题2】 【小题3】

【解析】文章主要写了四件事:一是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二是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三是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四是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梁的精神是: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遗传的无限热爱。

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

第11页,共19页

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4.【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求概括“成为时间的朋友”的具体方法。内容上要结合全文,形式上要用“只要……就……”的句式。这个条件复句的结果是“成为时间的朋友”,只要从文章中找到构成这个结果的条件即可。如可分析第10段“做一件事,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等句,即可整理出“只要能持续、长期地守住目标,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的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通过阅读全文理解好“长期主义”的意思。“长期主义”即“这其实就是长期主义的原则,做一件事,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现实生活中,“长期主义”的例子很多。但题干是要求结合你的历史文化积累作答,一定要符合这一要求。如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3)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给同学提建议。告知这个同学在中考临近时如何振作精神,加强学习。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所提建议符合“长期主义”原则即可。同时注意用语委婉恳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得到对方心灵的共鸣。 答案:

(1)只要能持续、长期地守住目标,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2)例:宋濂幼时酷爱读书,虽然家贫,但想方设法借书、抄书,既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苦读不辍,经年累月,博览群书,终有所成。

(3)示例:虽然离中考只有一个月,但中考不是终点,我们应该确立长远的目标,有效地利用时间,持续地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也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请从当下开启长期主义模式,让时间帮助你成功!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文主要讲如何成为时间的朋友,作者首先从反面来说“什么人肯定和时间做不成朋友”,然后又从正面讲“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接着作者举例证明“做一件事,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最后总结全文: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5.【答案】【小题1】D 【小题2】A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赏析。 ABC.都不是这种写法。

D.运用了“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联想过去)这种方法开头。《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去年饮

第12页,共19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