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陈思平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9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知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知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究 1、出示2个正方体 问:下面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汇报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他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我们发现: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1立方米=()立方分米 3、归纳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就是我们常用的体积单位,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三、完成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让学生说说换算的具体方法,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完成练习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让学生联系填表的过程说说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完成练习七第2、3、4题 学生在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突出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1立方米=( ) 立方分米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陈思平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0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知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能力。 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七的5~10题 练习七的第5题 让学生先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再引导学生思考:每堆木块的体积与他右边的容器的容积有什么练习?知道一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毫升的水吗? 练习七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计算结果的单位是否正确。 练习七的第9题 花坛的占地面积是这个花坛的底面积;求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土,就是求这个花坛的侧面积。 练习七的第10题 学生先读题,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外面量的数据和从里面量的数据分别有是很么关系。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七的8、9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陈思平 课时 共14课时,本课第11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3、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 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前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3节课的时间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组织学生讨论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系? 2、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