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技术条件,初步确定矿床开采技术类型。

(6)根据矿山生产确定的工业指标,合理圈定河谷型砂锡矿体,估算资源储量。

(7)提交《老挝××有限公司××锡矿河谷砂矿体生产勘探报告》,报告、附图、附表一式×份,光盘×份。

(四)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通过编写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可达到2方面目的。一是考察工作者是否按照工作程序,系统收集、整理工区已有地质矿产及其相关资料。二是根据前人研究程度,合理地确定本次工作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

1. 编写要求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的编写要求是:系统介绍矿区前人工作目的、方法、结果。 以往地质工作要分项目进行介绍。在前人资料较多的情况下,应按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后,再分类介绍。工作性质一般划分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科学研究。

编写中要遵守“厚今薄古”原则,主要介绍近期提交的报告、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

编写中仅需列述有参考价值的前人资料,不必列述工作程度较低、工作质量较差的资料,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中要系统介绍各项目为什么开展工作,进行什么工作,形成什么资料。在编写中要“述评结合”,在叙述工作概况之后,要客观地对前人资料进行质量分析,说明可供利用程度。

2. 实例

现以《云南省××县××矿地质调查报告》为例介绍如下。

1.3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矿区有较长的地质工作历史和较高的研究程度。下述工作构成矿区1∶1万地质填图的基础。

1.3.1 基础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

1968~1973 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1∶20万××幅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矿区的地层、岩浆岩、构造情况,为开展矿区1∶1万地质填图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994年,××、××、××编写了《××矿区地质》。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矿区地质特征,对成矿地质作用、成矿序列、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此书的实际材料可以利用,观点、认识有重要参考价值。

5

1.3.2 矿产勘查

1962~1964年,××公司普查队(部分资料记载为××公司××普查队)在矿区北部××-××一带的××分布区,进行过×、×、×、×、×、×等稀有金属的找矿工作。1969~1972年,××公司××队在矿区北部的××、××、××、××一带开展以铌为主的稀散元素找矿评价工作。上述工作中,将矿区北部的××岩体划分为×个岩相、×个亚相(表1-2,本文略)。其工作成果构成了本次地质填图的基础。

1993~1997年,××地质研究所开展××矿床地质勘探工作。工程间距为200×200m~100×100m。主要工作量为:槽探××m3,钻孔××个 / ××m,1∶2 000地质精测×× km2。通过工作,探获矿石量××t。其中;B+C级矿石量××万t。矿石类型划分为××、××及××。提交的地质勘探报告,经云南省储委审查通过,可作为矿山建设的地质依据使用。在工作过程中,将矿区南部的××岩体划分为3个岩相(表1-2,本文略)。该划分方案,构成了本次填图的基础。

(五)区域地质

区域地质的编写要求是:系统介绍矿区相邻地区的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地质构造。必要时,还要对矿产、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等资料进行介绍。

1. 总体要求

编写区域地质可达到2方面目的:①要求工作者对矿区相邻的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矿产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提高区域地质矿产的认识,指导矿区的地质勘查与资源储量核实;②根据区域地质矿产情况,合理地分析矿区地质矿产情况、评估矿区的成矿特征与的矿远景,明确主要进展与存在问题。

编写区域地质之前,需要编制区域地质图,确定编写区域地质的大致范围。区域地质图的范围,一般仅限于矿区所在的三级或四级大地构造单元,面积大约为100~300 km2。区域地质图内的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地质构造、矿产,与矿区的地质矿产情况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区域地质图根据1∶2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编制,比例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