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分类及承载力等

附录B 地基承载力

本附录的地基承载力只适用于铁路路基、桥涵、隧道等工程。房屋、厂房等工程建筑的地基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等的有关规定执行。

B.0.1 岩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

岩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一般情况下可按表B.0.1—1至表B.0.1—11确定。当有经验或用原位测试方法确定时,可不受附表限制。对重要工程应采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算及其它原位试验方法综合确定。

1 岩石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1的规定。

表B.0.1—1 岩石地基基本承载力σ0(KPa)

节理发育程度 节理间距(cm) 岩石类别 硬质岩 较软岩 软 岩 极软岩 节理很发育 节理发育 节理不发育或较发育 2—20 20—40 大于40 1500~2000 800~1000 500~800 200~300 2000~3000 1000~1500 700~1000 300~400 大于3000 1500~3000 900~1200 400~500 注:1 对于溶洞、断层、软弱夹层、易溶岩的岩石等,应个别研究确定;

2 裂隙张开或有泥质充填时,应取低值;

3 对于成岩程度极差(如第三系岩层)及风化成土、砂、砾状的岩层,可比照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确定,当颗粒之间还保持一定联系时可适当提高。

2 碎石类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2的规定。

表B.0.1—2 碎石类土地基基本承载力σ0(KPa)

密实程度 土名 卵石土 松 散 稍 密 中 密 密 实 300~500 500~650 650~1000 1000~1200 碎石土 200~400 400~550 550~800 800~1000 圆砾土 200~300 300~400 400~600 600~850 角砾土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700 注:1 半胶结的碎石类土,可按密实类的同类土的表值,提高10~30%;

2 由硬质岩块组成,充填砂类土者用高值;由软质岩块组成,充填黏性土者用低值; 3 松散的碎石类土在自然界中很少遇到,需特别注意鉴定;

4 漂石土、块石土的基本承载力值,可参照卵石土、碎石土表值适当提高。

3 砂类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3的规定。

表B.0.1—3 砂类土地基基本承载力σ0(KPa)

密实程度 湿度 砂土名称 稍 松 稍 密 中 密 密 实 砾砂、粗砂 与湿度无关 200 370 430 550 中砂 与湿度无关 150 330 370 450 稍湿或潮湿 细砂 饱和 100 230 270 350 190 210 300 稍湿或潮湿 粉砂 饱和 190 210 300 90 110 200 4 粉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4的规定。

表B.0.1—4 粉土地基基本承载力σ0(KPa)

W e 10 15 20 25 30 35 40 0.5 400 380 (355) 0.6 300 290 280 (270) 0.7 250 235 225 215 (205) 0.8 200 190 180 170 (165) 0.9 160 150 145 140 130 (125) 1.0 130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注:1 e—天然孔隙比,w—天然含水率。有括号者仅供内插。

2 在湖、塘、沟、谷与河漫滩地段以及新近沉积的粉土,应根据当地经验取值。

5 Q4冲、洪积黏性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5的规定。

表B.0.1—5 Q4冲、洪积黏性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