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

苏碧至虎跳峡口有硕多岗河注入。从江边村至洛吉乡吉函,有色吉河、格基河注入。金沙江集水面积232651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42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在8月份58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在2月份421立方米/秒。

东旺河:发源四川省稻城县北部,经乡城县(称硕伊河)进入境内东旺乡称东旺河,流经上游、跃进、白玉、胜得、新联、苏认等村至色仓出境,经四川得荣县注入金沙江,属过境河流,境内游程52公里,有16条支流注入。流域面积12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水量理论蕴藏量4.82万千瓦。

冈曲河:又名交界河,位于县北部,与东旺河平行,发源于格咱乡冈波亚雪山西坡。上游称翁水河,流经翁水、永满,到纳格拉始称冈曲河,再经巴拉、水庄,至尼西乡上桥往南汇入金沙江。河长98公里,流域面积266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3.7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2.95万千瓦。

汤满河:位于县西北部,发源于尼西乡汤堆龙潭,自东向西流经汤满、借衣、布苏,最后至江东村的居加注入金沙江,河长10公时,多年平均流量 5.0立方米/秒,水源由大中甸坝纳帕海湖水经地下暗河补给,水能理论蕴藏量2.35万千瓦。

吉仁河:位于县西部的五境乡, 源于格里署雪山脚下海拔2290米处泉水,流经吉仁村后注入金沙江,河长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0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96万千瓦。 麦地河:位于县西部的五境乡,发源于孜松木山,流经闹仁、角塘、麦地后注入金沙江,河长10公里,流域面积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7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最6.96万千瓦。

良美河:位于县西南上江乡,源 于白草坪,经核桃坪与龙洞水汇全,至玉河桥,在鸡公石畔注入金沙江。河长12公里,流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5.4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0.6万千瓦。

兴隆河:位于县南金江江,发源于小中甸乡萨略冈,由三贫河与乱石仓两条支流汇集而成。向南流经拉不芝、大厂、民家村注入金沙江。河长20公里,流域面积100.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2.7万千瓦。

安乐河:又名吾竹河,位地县南部金江乡,发源于金江乡光头坡羊场。至格瓦注入金沙江。河长16公里,流域面积7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0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0.2万千瓦。

硕多岗:源于格咱乡曲吕处雪山和建塘镇属都湖, 往南流经建塘镇、小中甸乡和虎跳峡镇注入金沙江,河长154公里,流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 中上游河段平均比降8.8‰, 小中甸以南至虎跳峡镇金沙江口的68公里河段落差1380米,平均比降20.3‰。全流域共有31条流量在0.2立方米/秒以上的支流汇入。 硕多岗汇入金沙江口多年平均流量33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8.5万千瓦,可供七级开发。

白水河:位寺县东南三坝乡,发源于肋砍竹,在竹恩吉可注入金沙江。河长20公里,流域面积9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9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1.53万千瓦。 格吉河:又名安南河,位于县东南三坝乡,发源于崩拉,向东流经竹恩热卡注入金沙江。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7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1.6万千瓦。

尼汝河:位于县东洛吉乡,源于格咱乡萨决北面的地苏嘎,向东南流经尼汝、岩洛,至拖把枝与洛吉河汇合,至手扒岩出境注入无量河。境内河长68公里,流域1132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7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23.89万千瓦。 浪都河:位于格咱乡浪都村,源于达吉牛志以北,向东南流经布斯、浪都、比业出境,入四川省稻城县东义河。境内河长45公里,流域面积508.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8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1.73万千瓦。

湖泊

香格里拉有高山湖泊(含冰碛湖)298个,分布蛘海拔3000~4500米地带10亩以上的有东旺乡的错纳,格咱乡的跟尼错、约子错、阿旺才错、当错、达莫错、错纳、错漫、活迪错、盖公错纳、盖公错色、错乌,洛吉乡的色列、丁郎错,建塘镇的吉迪错波、吉测错、纳帕海、属都湖、错洼拉、错九、碧塔海、尼史错纳,小中甸乡的阿布吉错、勺错、三碧海,小中甸乡与金江乡之间的白海、双海、黑海、青海、三坝乡安南错格达、九子海、哈巴黑海、湾海。其中面积最大、景观最美我是纳帕海、碧塔海、属都湖和三碧海四个高原湖泊和湖群。 纳帕海:藏名“纳帕错”,意为森林背后的湖,位于打浪坝北隅,距县城8公里,海拔3266米,丰水期湖面积31.25平方公里,集水面积660平方公里, 年平均立不、水量2.57亿立方米,有纳赤河、奶子河、共比河、青龙潭注入湖内,湖水告水脚9个落水洞汇入暗河又从尼西汤满和五境吉仁吐出注入金沙江。

碧塔海:藏名:碧塔错:,意为栎树成毡的湖,位于建塘镇东部,距县城32公里。湖面海拔3568米,东西长3000米,南北宽700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达40米,湖面积 1.6平方公里,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径流深540毫米,平均年产水量1080万立方米。

属都海:藏名“属都错”,意为牧场湖, 位于建塘镇东部部,距县城35公里,海面海拔3705米,面积1.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集水面积15平方公里,年平均产水量870成立方米,是页多岗河的主要源头。

三碧海:亦称神女千湖,位于小中甸乡西南, 距县城50余公里,海拔3900米,湖面积0.08平方公里,周围150平方公里内分布有1亩以上大小湖泊160多个,为一大面积高山湖泊群。

神奇地貌

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沙鲁里山脉由四川甘孜入县境,分两支将县境东西两侧包围,金沙江从土照壁进入县境,南流至金江乡撒苏碧与丽江石鼓之间,突转向东北,至洛吉吉函流入四川坪子了境,将县境,将县境南部包围。香格里拉成为两头窄,中间宽,“雪山为城,金沙为池”的雄伟太势。县境地形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巴拉格宗海拔5545米,最低点洛吉吉函海拔1503米,海拔高差4042米,平均海拔3459米,县境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河谷。

白垩纪末、早第三纪渐新世, 横断山曾出现“准高原”地貌, 境内杂久(海拔4482米)~寄松木山(4258米)~三碧海(4298米)~红山北(4568米)~欧赛拉(4558米)~天宝山(4738米)~射匹(4560米)一带,为高原面以上山峰。早第在三纪后,高原面遭受长时间剥蚀夷平,受晚第三经及以后喜玛拉雅运动影响,经过多期不均匀抬升、下切,“准高原”解体。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强烈碰撞,最终造就了本区南北纵贯,东西并列的地貌景观。山地是香格里拉面积最广的地貌类型,全县海拔2500~4000米的山区有7781平方公里, 4000米以上山区有3077平方公里,两者共占全县总面积的93.50%。屹立于香格里拉大雪山主要岭脊之上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有20座,4501~5000米的267座,401~4500米的183座,3501~4000米的28座,3001~3500米的9座,3000米以下4座。高耸于香格里拉高原面以上的山峰,与高原面高差数百米乃至千余米, 主要代表有巴拉格宗、石卡、下推果、热王、石中、欧赛拉、天宝、鲁子拉及哈巴等,其上古冰川地貌发育,有的可见现代冰斗冰川,是香格里拉地貌垂向分布的第一层次。

境内高原面主要于始新世至渐新世形成,是青藏高原面的组成部分,总体自北北西往南南东倾斜,后期不均匀升使之成为大小不同的块体残留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山体上,其形成和后期解体是本区地貌发育的重要里程碑,是香格里拉地貌垂向分布的第二层次。高原面保存较好的纳帕海~下推果~跌水岩一带,长90公里,海拔自北北西3900~4100米降至南南东

3600~3800米。其他残留高原海拔;大雪山垭口西侧和小雪山垭口东为4300~4500米;格咱北西和姜唐永河东为3800~3900米,属都海南为3700~3800米,尼汝河东说公牛场一带为4100~4300米。

境内剥蚀面位于高原面之下,为香格里拉地貌垂向分带的第三层次,分两种形态出现;河谷两侧剥蚀面,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两侧, 形成零星分布的多级谷肩,多位于距江面30~1800米的高度范围内,其中面积较大的有耕地和居民点;断陷盆地周围剥蚀面, 为环绕于盆地四周一些为平缓的山丘或台地,以建塘镇、小中甸盆地最为典型,盆地四周与盆地高差约400米的平缓山丘间。

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干流多深切于高原面千米以下,最深达1800米,连同枝状支流的主要地段,组成香格里拉地貌垂向分带的第四层次。河谷地貌主要为流水地貌及河谷坝。

按成因,香格里拉地貌又可分为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重力地貌。

冰川地貌有角峰、刃脊、古冰斗、U形谷、冰川擦痕、冰溜面、羊背石、 冰蚀残丘、 冰湖等为多见。 现代冰川以悬冰川、冰斗冰川为主。哈巴雪山面积约达2.1平方公里。巴拉格宗、欧赛拉、天宝雪山也有分布,面积小于0.05平方公里。

湖成地貌,现今除纳帕、碧塔、属都还有较大面积水外,仅留下湖滩、湖积冲积平原及湖积台地,分布海拔高原3150米(小中甸坝)至3860米(属都海地吉塘),坝中沉积物时代为更新世至全新世。建塘镇、小中甸盆地及属都海等处湖成地貌中有河流阶地。 岩溶地貌,境内产有大量石灰岩,分布广泛,所形成的岩溶地貌在各乡均可见到。纳帕海西北和尼西乡汤满的溶洞暗河形成于泥盆系和石炭系岩中,建塘镇红坡的天生桥形成于上三叠统灰岩中。白水台泉华奇观更是远近闻名。断陷地貌分断陷盆地与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境内有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坝子46个,总面积达660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较大的建塘坝、小中甸坝、上江~郭古、那嘎吃尼牛场等地均为断陷坝或与断裂有关的河谷坝。 建塘坝、小中甸坝、那嘎吃尼牛场、三坝乡的白地、 东坝均属断陷坝。 建塘坝位于海拔3260~3360米地带, 面积158.53平方公里,是云南省海拔3000米以上面积最大的高坝;小中甸坝海拔3150~3080米,面积128.65平方公里。 境内断裂发育,河谷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断裂谷,如金沙江干流齿古塘段、撤苏碧至老虎箐段,还有翁水河、格咱河、冲江河,沿河两侧常见大小不等的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

重力地貌,受重力及水的作用的形成的山崩、滑坡及泥石流,全县均有零星分布,以桥头干沟箐、冲江河、尼西乡、三坝彪洛、哈巴龙王边、上江格兰、格咱翁上等地较为突出。 立体气候

我县气候主要受西南季风和南支西风急流的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6~10月,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气多,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形成湿季。11~5月,受干暖的南支西风急流控制,降小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0%,睛天多,光照足,蒸发量大,形成干季。县境山高谷深, 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从海拔1503米的金沙东河谷到海拔5396米哈巴雪山和海拔5545米的巴拉格宗山山顶,依次有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冷温带、高山亚寒带六个气候带。气候幅宽,气候带窄,形成“一山分四季”的典型立体气候。

县境偏离北回归线3度25分, 以建唐镇、 小中甸坝子为主的高原平均海拔3450米, 一年四季太阳投射角度变化幅度不大,全年可接受太阳辐射能充裕,日照时数及太阳辐射总量季节性差别不大,气温年差小,全年无夏季,高原坝区年平均气温5.5℃,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海拔1500~2100米的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4~17℃,海拔2100~3000米的山地年平均气温为8~14℃,海拔3000~3300米的高原坝区年平均气温为5~8℃,海拔4000米

的高山带年平均气温为0℃, 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年平均气温-8~-10℃。从河谷至高原坝区,南部以0.64℃/100米向上递减,北部以0.88℃/100米向上递减;高原面以上以0.6~0.7℃/100米向上递减。 高原坝区1958年~2000年历年极端低气温-16.4~-27.4℃,历年平均-20.1℃,极端最低气温-27.4℃,出现在1982年月日12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26.6℃, 出现在1988年6月28日。但高原上空气层透明度高,太阳辐射比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强,白天增温剧烈,夜间降温剧烈,气温的日较差大。干季,气温的日较差达到30℃。可谓“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高原气候特点十分明显。

县境地势南低北高,南部迎接来暖湿气流首当其冲,降水相对丰富,气候湿润,而北部气候则相对干燥。境内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增,海拔每增高100米, 降水量就增加20~40毫米,最大降水高度出现在海拔3400~3600米地区,降水量达1000至1200毫米。雨量分布以建塘坝为界,东南部山地为800~1000毫米,河谷为600~800毫米;西北部山地为400~600毫米,河谷为300~400毫米。另外,我县地形结构复杂,各种气候类型相嵌交错, 同一气候垂直带内又有森林气候、草原气候、湖盆气候等单个小地形气候,形成“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