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习题集

磁粉检测习题部分

A. Im=πI B. Im=2I C. Ie=2Im D. Im=

22I

3.3 交流电趋肤效应与( D )无关。

A. 交流电频率 B. 材料电导率 C. 相对磁导率 D. 磁化部位 3.4 最适合检测表面缺陷的电流类型是( B )。 A. 直流电 B. 交流电 C. 脉动直流电 D. 半波整流电 3.5 下列( B )不是交流电的优点。

A. 容易退磁 B. 探测缺陷深度小

C. 有利于磁粉的迁移 D. 电源易得,设备结构简单 3.6 单相半波整流电结合干法检测,检测( B )效果较好。 A. 表面缺陷 B. 近表面缺陷 C. 下表面缺陷 D. 内部缺陷

3.7 下列哪种磁化电流对检测近表面缺陷检测效果最好。( A ) A. 单相半波整流电 B. 三相全波整流电 C. 交流电 D. 直流电 3.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三相全波整流电具有很大的渗透性 B.三相全波整流电具有很小的脉动性 C. 三相全波整流电剩磁稳定 D.三相全波整流电退磁场小 3.9 关于直流电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直流电的平均值、峰值和有效值相等 。 B. 在所有的磁化电流中,检测深度最大。 C. 工序间不须退磁 。 D. 不适用于干法检测。 3.10 关于冲击电流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适用于连续法 B. 放电时间长

C. 输出电流值很大 D. 探伤机要做得很大

3.11 用周向磁化法检测近表面缺陷时,使用直流电代替交流电的原因是( D )。 A. 直流电有利于磁粉的流动 B. 直流电易于退磁

C. 直流电电流大小调节和使用方便 D. 直流电剩磁稳定,能有力地吸住磁粉 3.12 高压螺栓通交流电磁化,磁感应强度最大的部位是( C )。 A. 中心 B. 近表面

C. 表面 D. 近表面和表面 3.13 直流电不适用于( C )检验。

A. 连续法 B. 剩磁法 C. 干法 D. 湿法 3.14 下列哪种不是常用的磁化方法( D )。 A. 周向磁化 B. 纵向磁化 C. 复合磁化 D. 辅助通电法

3.15 用下列( D )方法可以在工件中感应出周向磁场。 A. 绕电缆法 B. 螺管线圈法 C. 电磁轭整体磁化法 D. 中心导体法 3.16 周向磁化的零件中,表面纵向缺陷将会( A )。

第 17 页 共 48 页

磁粉检测习题部分

A. 产生漏磁场 B. 使磁场变弱 C. 磁导率降低 D. 产生电流 3.17 电磁轭法产生( A )。

A. 纵向磁场 B. 周向磁场 C. 交变磁场 D. 摆动磁场

3.18 把磁性材料放入线圈中,磁感应线集中于材料内,并且建立一个( A )。 A. 纵向磁场 B. 周向磁场 C. 复合磁场 D. 旋转磁场 3.19 利用( B )可以发现多个方向的缺陷。 A. 纵向磁化 B. 复合磁化 C. 周向磁化 D. 平行磁化 3.20 磁化工件的顺序应是( A )。

A. 先进行周向磁化后进行纵向磁化 B. 先进行纵向磁化后进行周向磁化 C. 先磁化大直径后磁化小直径 D. 无顺序要求 3.21 采用轴向通电法时( C )。

A. 工件两端有磁极 B. 会产生退磁场

C. 所需电流值与工件直径有关 D. 所需电流值与工件长度有关 3.22 下列磁化方法中,直接把电流通入零件的是( B )。 A. 磁轭法 B. 轴向通电法 C. 中心导体法 D. 线圈法

3.23 为检测空心零件内壁上的纵向和端面径向的缺陷,应当采用( C )。 A. 轴向通电法磁化 B. 线圈法磁化 C. 芯棒法磁化 D. 电磁轭整体磁化 3.24 中心导体材料通常选用( D )做芯棒。 A. 铅棒 B. 瓷棒

C. 钢棒 D. 铜棒或铝棒 3.25 产生退磁场的是( C )。

A. 中心导体法 B. 轴向通电法 C. 线圈法 D. 触头法 3.2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线圈法是开路磁化,会在工件两端形成磁极

B. 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200mm的范围内 C. 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150mm的范围内 D. 线圈法产生退磁场

3.27 下列哪条不是磁轭法的优点?( D )。 A. 非电接触。 B. 改变磁轭方位,可以发现任何方向缺陷。

C. 便携式磁轭可带到现场检测,灵活方便。 D. 可适用于各种形状工件,使用方便。

3.28 选择磁化方法时,可以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是( D )。 A. 工件的尺寸大小 B. 工件的表面状态 C. 工件的外形结构 D. 工件的厚度 3.29 触头电极尖端材料,最好不用( C )。 A. 铅 B. 钢

第 18 页 共 48 页

磁粉检测习题部分

C. 铜 D. 铝

3.30 当磁场方向与缺陷延伸方向平行时( C ),发现不了缺陷。 A. 产生强磁痕显示 B. 产生弱磁痕显示 C. 不产生磁痕显示 D. 模糊的磁痕显示 3.31 交流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应为( B )。 A. 177N B. 45N C. 108N D. 44N 3.32 直流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应为( A )。 A. 177N B. 44N C. 77N D. 45N

3.33 下列关于触头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 电极间距70~150mm B. 电极间距75~200mm C. 电极间距80~250mm D. 电极间距85~300mm

3.34 根据JB/T4730.4-2005规定:触头间距100mm,检测板厚25mm的焊缝时,其磁化电流应为( D )。

A. 250~350A B. 500~600A C. 350~450A D. 400~500A 3.35 线圈法纵向磁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线圈中磁场强度相等 B. 无论工件多长,一次磁化即可 C. 磁化程度与长径比无关 D. 工件两端形成磁极

3.36 磁化电流计算的经验公式NI=45000/(L/D)适用于( A )。 A. 低充填因数线圈偏心放置磁化 B. 中充填因数线圈磁化 C. 高充填因数线圈磁化 D. 低充填因数线圈正中放置磁化 3.37 采用轴向通电法检测,在决定磁化电流时,应考虑零件的( B )。 A. 长度 B. 直径 C. 长径比 D. 表面状态

3.38 有一空心圆筒形工件,长1000mm,外径100mm,内径80mm,采用交流电湿连续法,对 其轴向通电检测外表面纵向缺陷,选用高灵敏度,磁化电流为( D )。 A. 800A B. 900A C. 1200A D. 1500A

3.39 采用线圈法计算空心工件L/D值时,工件直径D应为( C )。 A. 外径 B. 内径 C. 有效直径 D. 平均直径 3.40 关于交叉磁轭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交叉磁轭不适用剩磁法检测 B. 交叉磁轭必须在移动时才能检测

C. 交叉磁轭行走速度不能超过4m/min D. 交叉磁轭磁极与工件间隙不应超过5mm 3.41 下列关于触头法检测钢板对接焊缝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为了检出横向缺陷,触头连线应与焊缝垂直。

B. 在检测范围内,磁场强度的方向与大小并不完全相同。 C. 必须注意通电时电弧烧损工件问题 D. 触头外侧附近磁场强度大。

3.42 旋转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磁场,它可以检测出工件的( D )缺陷 A. 纵向的表面和近表面 B. 斜向的表面和近表面 C. 横向的表面和近表面 D. 任何部位的表面和近表面

第 19 页 共 48 页

磁粉检测习题部分

3.43 直流电磁化时,发现一个显示。为了确定它是否为近表面缺陷,应采取的合理方法是( D )

A.使用更大的电流重新检测 B.退磁后用小电流重新检测 C.用全波整流电重新检测 D.用交流电重新检测 3.44 JB/T4730.4-2005标准规定: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纵向磁化方法,纵向磁化可用下列方式获得: ( C ) A、触头法 B、轴向通电法 C、线圈法 D、中心导体法

3.45 规格为φ273×14×1200mm的管状试件,为了发现外壁的纵向缺陷,使用偏置芯棒法进行磁化时(芯棒直径为25mm),根据JB/T4730.4-2005标准要求,其磁化电流值(交流电)至少应为: ( D ) A、795A B、636A C、1960A D、424A

3.46 以下关于线圈法的叙述,与JB/T4730.4-2005标准相符合的是: ( D ) A、低充填因数是指线圈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被检工件直径的10倍时;

B、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到1/2线圈直径的范围内,超过此区域,磁化强度应采用标准试片确定;

C、线圈法按经验公式确定的磁化电流值误差范围为25%;

D、对于长径比(L/D)小于2的工件,若要使用线圈法时,可利用磁极加长块来提高长径比的有效值或采用标准试片实测来决定电流值。

3.47 JB/T4730.4-2005标准对磁化电流的规定哪条是错误的: ( D ) A、常用的磁化电流有交流、整流电流和直流; B、磁化规范要求的交流磁化电流值为有效值; C、磁化规范要求的整流磁化电流为平均值; D、相比来讲,直流电退磁较容易。

4.1 便携式设备适用于野外作业,适用于大型设备的局部或全部的检测工作,下列那个不是其特点( D )。

A.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B. 携带方便、灵巧

C. 可移动性强 D. 批量生产零部件的厂家使用 4.2 在磁化夹头上应加上( D ),以利接触,防止打火和烧伤工件。 A. 钢垫 B. 铝垫

C. 绝缘垫 D. 铅垫和铜编织网

4.3 JB/T4730.4-2005标准规定:荧光磁粉检测时,所用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辐照度应大于等于( C )。

A. 1000Lx B. 500Lx

2 2

C. 1000μW/cm D. 3000μW/cm 4.4 JB/T4730.4-2005标准规定:非荧光检测时,被检工件表面可见光照度应不小于( B )LX。

A. 3000 B. 1000 C. 1500 D. 2000

4.5 黑光灯使用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关次数,每断电一次,灯的寿命大约缩短( C )h。

A. 1 B. 2 C. 3 D. 5

第 20 页 共 48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