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解:图示
再来一张图。
第六节 笔 一、基本概念
笔: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笔的意义就是忽略掉相邻的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 上升的一笔:即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 下降的一笔:即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二、概念要点 笔的规范要求:
9
1、必须是一顶一底,顶必须对应底、或底必须对应顶。 2、顶和底之间至少有一个K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
3、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K线的区间,如果这条都不满足,也就是顶都在底低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满足上面的条件,就可以唯一确定出笔的划分。
三、分析理解
图①就是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图②顶和底之间共用一个K线,图③只有顶分型和底分形,中间没有其他K线,都不算一笔。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笔,至少由顶、底在内的5根K线构成。如图①
两个顶(或底)能构成一笔吗?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只要中间的顶和底不能构成一笔,就继续用一顶一底的原则,忽略中间的顶和底(图④);第二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没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意味着第一个顶或底后的转折级别太小,不足以构成值得考察的对象,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的顶或底就可以忽略其存在了。
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对第二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类似对分型中包含关系的处理),就可以严格地说,先顶后底,构成向下一笔;先底后顶,构成向上一笔。而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上下交替的笔的连接。显然,除了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一个顶或底类似的分型,其他类型的分型,都唯一地分别属于相邻的上下两笔,是这两笔间的连接。
划分笔的步骤:
1、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如有K线包含关系,必须先行处理。
2、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对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不满足上面情况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如图④)。
3、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 显然,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所有的笔都可以唯一地划分出来。
10
第七节 线 段 一、基本概念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而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线段划分定理:线段被终结,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终结。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终结的充要条件,就是形成新线段。
二、概念要点
1、线段至少有连续的三笔(可以更多),但并不是连续的三笔就一定构成线段,这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如图①②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
2、线段无非有两种,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和从向下一笔开始的。从向上一笔开始的线段,其终结也是向上一笔,其顶gi一定大于第一笔的底d1,故该线段是向上的;同理从向下一笔开始的线段,其方向也是向下的。如图①②。 3、和笔一样,从顶分型开始的线段,其终结一定是底分型;反之亦然。所以构成线段的笔数一定是奇数。 4、用S代表向上的笔,X代表向下的笔。
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可以用笔的序列表示:S1X1S2X2S3X3…SnXn。容易证明,任何Si与Si+1之间,一定有重合区间。而考察序列X1X2…Xn,该序列中,Xi与Xi+1之间并不一定有重合区间,因此,这序列更能代表线段的性质。 序列X1X2…Xn为以向上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Xi为该特征序列的元素;序列S1S2…Sn成为以向下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Si为该特征序列的元素。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把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那么,如同一般K线图中找分型的方法,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对此进行非包含处理。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成为标准特征序列。
5、线段划分定理也可以理解为:只有形成新线段,原线段才结束(确定)。如图③④是两线段组合的基本形态(这里的形态是不充分的)。
三、分析理解 线段划分的标准:
参照一般K线图关于顶分型与底分型的定义,可以确定特征序列的顶和底。注意,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的特征序列,只考察顶分型;以向下笔开始的线段,只考察底分型。
11
在标准特征序列里,构成线段终点分型的三个相邻元素,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特征序列为顶分型中,第1和第2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底分型反之亦然。
第二种:特征序列为顶分型中,第1和第2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向下一笔开始形成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意味形成了新的线段),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底分型反之亦然。
强调,在第二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第一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可以。(见下图)
线段划分的程序:
首先搞清楚特征序列,然后搞清楚标准特征序列,最后是标准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与底分型。而分型又以分型的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间是否有缺口分为两种情况。一定要把这逻辑关系搞清楚,否则一定晕倒。
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两种情况去考察线段划分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
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元素就是以该假设转折点前线段的最后一个特征元素,第二个元素,就是从这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同方向的。因此,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缺口,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否则就是第一种,然后根据定义来考察就可以。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包含的问题。上面的分析知道,在这假设的转折点前后那两元素,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因为,这两者已经被假设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不一定是同一特征序列的;但假设的转折点后的顶分型的元素,是可以应用包含关系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元素间,肯定是同一性质的东西,或者就是原线段的延续,那么就同是原线段的特征序列中,或者就是新线段的非特征序列中,反正都是同一类的东西,同一类的东西,当然可以考察包含关系。
换一种思考方式:就是把线段的特征序列的元素,看成是K线;然后按K线的包含关系处理,就成了标准特征序列;最后看这标准特征序列的元素等同的K线是否有顶分型和底分型:有顶分型和底分型,那么这个顶分型和底分型就形成了新线段,原线段终结,否则原线段延续。
一个实例:如图⑤,6属于第一种情况,所以6是线段结束;同理15也属于第一种情况;9-10和11-12是包含关系,处理后为等同于11-10,所以点11不是线段的分界点;故该图有三段,分别是1-6,6-15和15-2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