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夏邦栋)整理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整理 吴益冲惊

义。萤石(CaF2),有黄、淡紫、玫瑰、绿黑、灰等各种颜色,有时也为无色。

(4)假色:是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所引起的。

如方解石解理面上常出现的彩虹。斑铜矿表面常出现斑驳的蓝色和紫色 3矿物的条痕

(1)矿物的条痕实际上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2)一般,矿物的条痕就是看在瓷板上划出的线条颜色。

(3)有些矿物的颜色与条痕一致,如金的颜色和条痕都是金黄色,而有些矿物

的颜色同条痕不相同,如赤铁矿不管外表是暗红色还是铁黑色,但它的条痕总是樱红色。 4矿物的光泽

(1)矿物的光泽就是光线照射到矿物表面上,矿物表面反射光的能力。 (2)按照矿物表明反光的强度,由强到弱可以把光泽分为三级:

金属光泽:反光很强,如小刀、金、银、自然铜、方铅矿、磁铁矿等的反光 。 半金属光泽:反光较强,较金属光泽稍弱,有点类似没有磨光的金属器皿的反光,

如辰砂、黑钨矿。

非金属光泽:

金刚光泽:象金刚石状光亮,如金刚石、锡石、浅色闪锌矿等。

玻璃光泽:反光较弱,象玻璃一样反光。自然界多数矿物是玻璃光泽,如水晶、

正长石,冰洲石等。

珍珠光泽:光线在解理面间发生多次折射和内反射,在解理面上所呈现的像珍珠

一样的光泽,如云母等。

丝绢光泽:纤维状或细鳞片状矿物,由于光的反射互相干扰,形成丝绢般的光泽,

如纤维石膏和绢云母等。

油脂光泽:矿物表面不平,致使光线散射,如石英断口上呈现的光泽。 蜡状光泽:像石蜡表面呈现的光泽。如蛇纹石、滑石等致密块体矿物表面的光泽。 土状光泽:矿物表面暗淡如土,如高岭石等疏松细粒块体矿物表面所呈现的光泽。 5矿物的透明度

(1)矿物的透明度就是矿物透过光线的程度。 (2)可分为三级:

透明:矿物象玻璃那样能透过光线,如水晶,冰洲石均是透明矿物; 半透明:矿物只有边缘薄的地方才能透过少量的光线,如闪锌矿,辰砂等; 不透明:矿物一点光线也透不过去,如黄铁矿、磁铁矿等。

三、 矿物的力学性质

1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如刻划、摩擦、打击、弯曲时显示出来的性质,也就是矿物受力后的反映。研究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需掌握的是矿物的硬度、解理、断口。

2矿物的硬度: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1) 在矿物的肉眼鉴定工作中,通常采用摩氏硬度。 (2) 当缺少摩氏标准矿物时,可用其它简便工具进行测试。如指甲的硬度约为

2-2.5、铜钥匙为3、小钢刀为5-5.5、玻璃为6 。 3矿物的解理

17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整理 吴益冲惊

(1)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的性质,叫做解理。 (2)这种破裂面就称为解理面。解理面一般非常平滑而有光泽。

(3)不同矿物或同一矿物的不同方向上,解理发育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4)矿物的解理只有一个方向,称一组解理;如:云母、蛭石 (5)矿物的解理有两个方向,称二组解理;如:辉石、角闪石

(6)矿物甚至有三个方向和四个方向的,称多组解理。三组解理 :如方铅矿;

多组解理 :萤石 4矿物的断口

(1)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2)按断口面的形状可分为下述几种:

贝壳状断口:矿物破裂后具有弯曲的凸面或凹面和同心状构造,很象贝壳,如石

英的断口;

土状断口:断口面虽然粗糙,但比较平整,如高岭石的断口;

参差状断口:断口面粗糙极不平整,许多矿物具有此种断口,如电气石; 锯齿状断口:断口面狼牙锯齿,突起尖锐,如自然金属矿物的断口; 5矿物的比重

(1)在野外鉴定矿物的比重时,通常是把矿物拿在手上掂一掂,粗略地估计比重的大致范围。

(2)根据比重大小,一般把矿物分为三类: 轻-----比重小于2.5; 中-----比重在2.5-4; 重-----比重大于4。 6矿物的弹性和挠性

(1)弹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作用取消后,则能使弯曲变

形恢复原状的性质。

(2)挠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

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7矿物的肉眼鉴定主要是根据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的其他一些物理性质来鉴定的

四、 常见矿物介绍(具体见P10-P15)

1橄榄石2红柱石3方解石4白云石5石膏6普通角闪石7普通辉石8钠长石9正长石10白云母11黑云母12高岭土 附: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4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5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6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7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8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8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整理 吴益冲惊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课件)

1岩浆岩在地壳分布十分广泛,占地壳总重量的65%。在大陆地表出露普遍。约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洋壳几乎全部是由岩浆岩(玄武岩)组成的。岩浆岩本身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岩浆作用又是矿床形成的重要物质来源,热动力因素和控矿条件。

2岩浆岩数据信息是构造环境判断,热动力学计算和矿床成因、找矿条件分析的数据基础。对找矿勘探有重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岩浆岩数据库可以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1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

1岩浆:

(1) 定义:来源于地壳深部局部地段或是软流圈高温熔融物。

(2)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 Al2O3 、 CaO 、Fe2O3、FeO、MgO等,其次富含

H2O、CO2、H2S、HCl等挥发性气体。

(3)物理性质:温度高(650---1400℃);粘稠流体 (4)岩浆的粘性(流动性):与岩浆的化学成分、温度、挥发份等因素有关。 2根据SiO2含量的多少,岩浆可分为四种类型: 酸性岩浆SiO2>65%

中性岩浆SiO2 65---52% 基性岩浆SiO2 52---45% 超基性岩浆SiO2<45%

3基性岩浆:温度高、压力小、稀 酸性岩浆:温度低、压力大、稠

4酸性岩浆中,由于SiO2含量较高,硅氧四面体链较多,使岩浆粘度较大,不易流动,常起源于地壳下部。

基性或超基性岩浆中, SiO2含量较低,岩浆粘度较小,易于流动,常起源于岩石圈下部或软流圈。

5岩浆作用:岩浆形成、演化、侵位至冷凝成岩的全过成。根据运移方式分为: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2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1喷发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从地下深处向浅处运移,喷出地表所引起的全部

作用过程被称为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2喷出岩:喷发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一、 火山喷发现象

1火山喷发现象是一种奇特、壮观的地质现象,是内能和地热释放的强烈显示形式。

二、火山喷发物质

1火山喷发物质:气体喷发物;固体喷发物;液体喷发物。 2气体喷发物

19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整理 吴益冲惊

(1) 气体喷发物包括:H2O (>60%)、H2、S、SO2、CO2、NH3、HCl、HF等。 (2)气体的逸出状况能预测火山活动的进程: 1) 大规模火山火山即将来临的预兆:

气体逸出量越来越多

气体中的硫质成分越来越多 气体的温度越来越高 2) 火山活动即将减弱的预兆

气体逸出量逐渐减少

CO2成分增多,S质成分减少 气体温度降低 3固体喷发物

(1)固体喷发物的产物---火山碎屑 (2)按性质与大小分为:

火山渣:粒径数cm--数十cm 火山块:粒径>50mm 火山弹:粒径>50mm 火山砾:粒径2---50mm 火山灰:粒径<2mm

(3)火山碎屑岩:由各种火山碎屑堆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火山凝灰岩(volcanic tuff) 火山角砾岩(volcanic breccia) 火山集块岩(volcanic agglomerate) 4液体喷发物---熔岩

(1)熔岩:喷出地表而丧失了气体的岩浆。它可以沿地面斜坡或山谷流动而形

成熔岩流。

(2)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喷出岩。由于它是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各种形态(均反映流动痕迹)。

(3)绳状构造:指熔岩表面的绳索状扭曲变形,常见于粘度小、气体少、温度

高、流动快、凝固慢的基性熔岩的表面。当熔岩表面已凝结成塑性薄壳时,下伏熔岩流仍在流动,使表面发生拖拉和扭曲。绳状构造所在的表面代表一次喷出的熔岩的顶面,弧顶指向熔浆流动方向。

(4)熔岩对火山活动的预测:

火山喷发前山体易膨胀,这是熔岩在其内部涌动所造成的; 熔岩在深处流动会引起局部地区重力和磁力的变化。

三、火山喷发方式与火山地形:

1火山喷发方式:

裂隙式(冰岛式) 中心式

2裂隙式(冰岛式):岩浆沿岩石圈的巨大裂隙溢出地表,在海底形成洋脊和洋

盆,在陆上则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高原如巴西南部高原,我国内蒙古东南部的玄武岩高原

3中心式:形成多种火山地貌,规模相对较小。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