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B. 陈太丘与友期行 文侯与虞人期猎 C. 下车引之 公将焉之 D. 则是无礼 是日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君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这两篇短文都讲到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________。

(4)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敬辞和谦辞,辨别下列词语,把它们填到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即可)。

A.惠顾 B.赐教 C.小店 D.陛下 E.拙见 F.敝人 敬辞有________;谦辞有________。 (5)如何评价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答案】 (1)B

(2)①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结果丢下我先走了。②我与管理的官员相约打猎,(现在喝酒)虽然快乐,难道可以不去赴这个约定吗? (3)为人必须守信 (4)ABD;CEF

(5)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虽则看起来对“友人”无礼,但他毕竟是孩子,这样做也可以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适合多义词的哪一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A、否定副词, 不/不,fǒu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B、动词,约定/动词,约定;C、代词,指元方/动词,去,到;D、判断词,是;/指示代词,这。故选B。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另 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①委:丢下、舍弃。句意: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结果丢下我先走了。②关键词:岂:难道;虞人:管理山泽的 官。期猎:约定打猎时间。句意:我与管理的官员相约打猎,(现在喝酒)虽然快乐,难道可以不去赴这个约定吗?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陈太丘与友 期》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魏文侯守信》先魏文侯因 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两文共同的主题是:为人必须守信。 (4)本题考查对 敬辞和谦辞的掌握。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一作敬词,又称“敬语”,与“谦辞”相对。 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种用语,可以体现很多人的文学修养。敬辞有: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赐教:求人指点;陛下: “陛”实际上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而皇帝派他的近臣站在宫殿的台阶下,所以“陛下”刚开始是寓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指对帝王的尊称。谦辞有:小店:对自己店铺的谦称;拙见:是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 敝人:疲

惫的兵士。德行不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5)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 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 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聪颖仁慧、知书达理的性格。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 故答案为:(1)B

(2)①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结果丢下我先走了。②我与管理的官员相约打猎,(现在喝酒)虽然快乐,难道可以不去赴这个约定吗? (3)为人必须守信。 (4)①ABD;②CEF;

(5)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虽则看起来对“友人”无礼,但他毕竟是孩子,这样做也可以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

【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 就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B项都是动词,约定,故选B。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 的句式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 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②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岂:难道。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魏文侯守信》的题目和内容归纳:为人必须守信。

(4)本题考查对敬辞和谦辞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敬辞有:惠顾、赐教、陛下;谦辞有:小店、拙见、敝人。

(5)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 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虽则看起来对“友人”无礼,但他毕竟是孩子,这样做也可以 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 【附参考译文】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 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 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

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 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魏文侯守信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 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答案】 (1)生气,恼怒;诚信

(2)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3)示例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意思是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示例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意思是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珍惜时光中的分分秒秒。

示例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①句的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故此处“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②句的意思是: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故此处“诚”是诚实的意思。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此题中,要注意“罔、殆”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句意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3)本题考查文正内容的理解及创意解读的能力。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意思是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珍惜时光中的分分秒秒。

故答案为:(1)①生气,恼怒;②诚实;

(2)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3)示例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意思是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示例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意思是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珍惜时光中的分分秒秒。

示例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要注意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愠:动词,生气,恼怒;信:形容词,诚实。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3)本题考查文正内容的理解及创意解读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此类题目属于主观发挥题,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原文,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 , 而不离不逸④。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