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经典著作选读综合练习题

首先,自由是以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必然性为前提。这一观点划清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界限,批判了杜林的意志绝对自由的唯心主义观点。

其次,自由是以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为基础。自由的大小取决于对客观必然性认识的深浅。

再次,自由是根据对必然性的认识去支配外部世界,即有效地改造世界。 不管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还是对外部世界的改造,都要靠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实践是自由和必然相互转化的基础和条件。

最后,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发展过程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4.《德意志意识形态》如何论述“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的”?

第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对统治阶级来说,要实施自己的统治,不仅要在物质力量方面占有统治地位,而且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有统治地位。而统治阶级在物质力量方面所占的统治地位,也就决定它必然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这表明,统治阶级的统治,不仅表现在社会物质领域和政治领域中,而且也必然表现在思想领域中。统治阶级之所以需要思想、意识形态,是因为他们不仅需要支配物质生产资料,还需要支配精神生产资料。只有这样,统治阶级才能实现长久统治。

第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根源,认为统治阶级在社会物质关系领域居统治地位,统治阶级的物质关系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可见,在意识形态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彻底坚持了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他们的存在、而是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意识的观点。由于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物质关系的反映和表现,因此它为统治阶级物质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服务,是维持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的必要条件。

第三,统治阶级维持思想统治需要职业思想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要是统治阶级中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的产物。在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以该阶级的思想家的面貌出现的,他们把编造这一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做主要的谋生之道,这就是职业思想家的产生。

第四,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统治阶级中职业思想家编造思想的手段归结为以下三种:

一是把进行统治的个人的思想同这些进行统治的个人本身分割开来,从而承认思想或幻想在历史上的统治。

二是使这种思想统治具有某种秩序,证明在一个承继着另一个而出现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把这些思想看做是“概念的自我规定”。

5

三是为了消除这种“自我规定着的概念”的神秘外观,便把它变成某种人物——“自我意识”或“思维着的人”、“哲学家”、“意识形态家”等。。

5.《共产党宣言》序言中说其基本原理至今仍是正确的,而对它的运用为什么又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段重要论述,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不管情况发生多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永远坚持,决不能背离和丢弃。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革命实践的产物,坚持和运用这些原理必须以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决不能把它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运用,突出地表现在他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本质,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情况、新特点为转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人地总结、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新规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在他那个时代被不断地补充进新的内涵而获得新的活力。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是照搬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原则,还是以中国革命的具体条件为转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曾经经历了长期的尖锐斗争。

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所以会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长达20年“左”的错误这样的沉重曲折,原因固然有众多方面,其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关于全局的原因,就是不顾具体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脱离各国具体的实际,抽象地谈论、搬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理论原则或具体结论,从而导致关于社会主义理论期待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导致企图脱离具体的现实的条件加快杜会主义过渡进程,导致一系列急于求成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和政策,乃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上,使人们陷人了迷惘和困惑。

严重的教训启示人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以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深人研究现实社会主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6.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以社会历史的视角,对现实存在的人的本质进行探讨,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不是所有人之间的抽象共同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地说,现实的人不仅是从事物质生产的人,而且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1)人的本质不存在于孤立的个人之中,而是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因此,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本质,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人的本质不应到人的天性中寻找,而应当从他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去寻找。

(2)社会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人与人的关系既有经济的、物质的关系,也有政治的、思想的关系,这些关系都从一个方面规定着人的本质。在各种关系中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因而它是决定人的本质的最基本关系。因此,分析人的本质必须从多方面来研究,不可片面地看问题。

(3)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社会关系的阶级性决定了人的本质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人具有阶级性,当经济关系出现了对立,人们政治上便分成了不同的阶级,阶级性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特殊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思想家所宣扬的一般的共同的

6

人性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他们是把某一阶级所追求和所信奉的东西,当作普遍的共同的人性。

7.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反杜林论》) 一、唯物史观的发现

19世纪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上升到了首要地位。它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等观点完全是撒谎。这就提出了重新考虑这些事实的理论表现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些就是唯物史观的创立的历史条件。恩格斯概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认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社会之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自己时代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这一点,成为了西方一些学者把恩格斯说成“经济决定论”的理论依据。这是片面的。唯物史观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把唯心主义从历史观这个避难所中驱逐出来了。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于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中,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8.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这里是说旧哲学的哲学家们都脱离社会实践以不同的方式抽象的议论说明世界,但这至多只是空谈和解释世界,而不可能对人的现实世界有丝毫的改变,不可能给人类带来丝毫的益处。

(2)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认识属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世界,但认识本身并不是目的,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理论和认识只有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使认识服务于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从而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并发展自己,才能达到和实现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宗旨。这才是人们认识问题的关键所在。

(3)马克思由此使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坚持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并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服务,从而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也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哲学的根本立场和宗旨的革命变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的根本性改造,使正在走向衰亡的哲学重新获得新生,以富有生命力的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展现于人类思想宝库。

9.《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7

(1)《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此可以用崭新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随后中国人民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形形色色假社会主义的批判,为我们识别今天种种真假社会主义思潮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2)《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与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把人民群众武装起来,就会变成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兴盛;反之,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走向衰落,甚至亡党亡国。

(3)《宣言》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属性,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由于具有些先进性,我们党才能在取得政权以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赢得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才能在夺取政权以后的建设、改革时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向“四化”挺进。在当前改革深化的重要关头,能不能继续坚持共产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今天重新学习《宣言》,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张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在发展程度上已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正是朝着他们在《宣言》中所揭示的趋势而展开的,例如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的扩张、失业的增加、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等,都是以活生生的现实——验证《宣言》的预言。虽然《宣言》中没有出现“全球化”这个术语,但马克思恩格斯对“全球化”的本质和后果的深刻揭示,也正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真实写照。

(5)《宣言》所做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今世界表现为更加发展的形态,在空间范围上显现为全球性的特点,在形式上也有新的变化,但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剥削手段更加精巧,剥削范围更加扩大,剥削程度更为深化而已。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全球化运动、“替代”运动,以及拉丁美洲的“新社会主义运动”,都预示着“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回归马克恩”、“研究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等等,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在当今世界“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